孙子
孙子,也就是儿子的儿子。可是一段时间里,我对于在孙子类中的长孙、大孙子之类的,一时又让我搞得不太懂得了。
长的意思就是大,这在孙子辈中排行最大的那个就是长孙了,这在现行的民法典中都是这么解释的。长孙跟其他的孙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地享有继承权和赡养的义务。
可是,在传统的意义上,长孙又是长子家的第一个儿子了。而且还是无论他的年纪在孙子辈中的年龄是大还是小。特别是在农村,当老人去世了以后,关于摔老盆、捧遗像、执幡等还是很有一番讲究的。
之所以要分出长孙,是因为以前,在一个家族里,长孙享有优先的话语权和继承权。特别是皇室传位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立长不立幼。”为的就是皇室统治的需要,也是为了要防止自家先出现了内乱。
按理说,同父同母的兄弟家的儿子,谁先出生的谁就是长孙了。因为血缘是一样的,是一脉相承传递下来的……
在以前,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还有嫡庶之分。即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嫡系,妾所生的儿子为庶系。妾所生的儿子永远低于正妻所生的儿子,这就是等级在家族中的一种体现。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大户人家的一个妾死了。按惯例,出殡的时候得让妾的棺材从偏门里才能运出去。可是妾的儿子不愿意了,因为他也混出了个人模人样的了。他就躺在棺材盖板上对家族里的那些人说:“今天,就当是我死了!”这才把他的母亲从正门里抬了出去……
关于嫡系和庶系,像以前的国民党军队里面也出现过。嫡系是蒋介石黄埔军校那些师生带出来的军队,而庶系也即杂牌军队则是地方上的那些普通的藩镇部队。嫡系部队的装备和给养总要好过那些杂牌的军队。像张灵甫的74师就是全部的德械装备。电影史料中也经常可以见到那些杂牌军的人怒骂道:“妈的!我们都是他妈的后娘养的……”
要说大孙子,那是因为以前一夫多妻制下的产物。大孙子是指所有孙子类中年龄最大的那个孙子,这个孙子不包括长子家的那个大孙子。长子家的那个在同辈中的年龄偏大的孙子就是长子长孙了。
有人会说了,长孙子和大孙子有区别吗?按说,这在现在是一点也没有了,是一视同仁的。这在以前的古代,那就是大孙子要辅佐长孙子搞好家业了。像皇室的那些藩王就是起的这个作用。
说到大孙子,又常常地是出现在小儿子的家里。这就有了人们嘴里常说的:“小儿子,大孙子,老年人的命根子。”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老年人都普遍地宠爱着最小的那个孩子。当看到了后继有人了,有了香火了,就可以把这一支一直地传承下去了。对此,他们能不高兴吗?
老人殡天了以后,家里男丁多的,这个时候就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了。搭灵堂,请戏班,披麻戴孝,吹喇叭、吹唢呐,甚至还找人来哭灵,热闹非凡。也常常地会听到身边的一些人夸赞道:“这个老人真有福!”
说到老人有福,是因为他(她)的儿孙多嘛!过去,人们普遍地认为多子才能多福。所以,中国的人口总是增长的很快。
以前的一些人还普遍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记得在计划生育时期,一些人为了能让家里有个男孩,就在女人孕期里去做B超,是男孩的就留下,是女孩的就流掉,以至现在的青壮年男女比例相差有3000万……
目前,中国进入了老年社会,可出生的人口比例还是没有达到发展的需要,所以,政府又鼓励起结婚生育了,这就是基于中国有这个传统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在,时代变了,男女都一样,但多子多福的观念还是留存在一些老年人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