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阅读——对自我理解的追寻(一)

2017-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秋野渡

你会读书吗?

不会。

高中购入《如何阅读一本书》,却只是泛泛而读,并未系统全面地构建“如何更好地阅读”的方法体系。最近手头事情很多,却突然坐在书桌前,打开了这本书。性格使然,总是想到什么就立马去做,从中尝过甜头,也吃了不少苦头。

如何阅读?阅读究竟是什么?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但当我脱离高中——大量的时间都被指导阅读的环境之后,我慢慢发现,阅读似乎变得越来越难,尤其周遭的事物让人眼花缭乱疲于招架,想要从阅读中小憩时,突然发觉,我连读书都觉得烦了。

这些问题被我搁置了一段时间。现在再细细思量,其根本原因可能是我的理解力还停留在高中,甚至有可能是初中的水平,没有长进。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周,我会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配之其他双语读物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随笔中会摘选各章所述重点加以吾之拙见,只为督促自己。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对智能化世界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更重视阅读,他们身体力行。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都会阻碍人的理解力。现代大众传媒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用独创的华丽辞藻和经过审慎挑选的数据与资料包装起来,将它们直接传达给受众,这省去了受众独立思考的环节。如果受众想表达一个观点,极有可能他们直接是从自己的“观点库”中提取出的,而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思考产物。

写作与阅读,是由主动的、有活力的一方所共有的,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阅读的目标:获得资讯,求得理解。

阅读时,你的头脑与书本有两种关系:

1.共鸣式。对于一本你从头到尾都明白,作者的所传达的思想跟你想得一模一样的书,它并不能提高你的理解力。这本书只是传达出了你和作者共同了解的东西。

2.难懂式。你完全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你觉得它有助于提升你的理解力。但是!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是真正的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只是想读这本书(就像我自然而然地拿起了这本书一样)。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从粗浅的理解到深刻的理解)。

这个观点类似于“书和人是有缘分的”的观点。如果你拿起一本书,读了几页但觉得十分不感兴趣,或许你应该放下它重新去找一本,在未来的某天,你可能会重读当年觉得很无聊的书,发现其实没那么无聊。这种感觉很神奇。

阅读的目的:1.增加资讯。

2.学习。(指理解更多的东西)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我阅读的目标:增强理解力。

如何?克服与作者不相等的理解力。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事实上,我们也只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一旦我与作者的理解力达到相当的程度,我们就可以完成清楚的沟通。

阅读即学习——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阅读是跟随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如果我问一本书问题,我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只有等我做了思考和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相比于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问题,显然阅读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和回答的空间,而不是只接受老师给你的回答。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显然梁文道和艾德勒+范多伦想到一块儿去了。

所以,我们阅读,是在追寻一种解释,我们只能主动去理解它,因为没有人能向我们解释清楚,除了我们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