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漠漠夜带刀,这一路繁花似锦
“我”不是小说鉴赏家,想通过阅读小说得到人生启示!”
三毛的《平沙漠漠夜带刀》一文开头的直述似乎是在给她这一生的命运做了注脚。她对朋友们说:“我喜欢流浪。”毋庸违言的一句话,看她的文章都是以一种流浪的心情平铺直叙写着过往的经历,以至于我们也只有抱着一种看风景的心情领略她磊落不羁的个性。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狐梦》说过一句话:“毕为人坦直,胸无宿物,微泄之。”似乎蛮契合她。
就像她自述一样,她喜欢流浪,我则不以为然。若我评判她是逃避现实,不负一点社会责任,可能会招致更多人对我评判了。《平沙漠漠夜带刀》一文中,她初抵撒哈拉沙漠,生活条件艰苦,她写出来我们倒没品味出多大的哀哉,反而有种乐在其中的味道,这不算什么。看她住宿的地方那一席风景描写却也让人心神前往。
“开门出去是一条街,街的那一边,便是那无边无际的沙漠,平滑、柔软、安详而神秘的一直延到天边,颜色是淡黄土色的,我想月球上的景色,跟此地大约是差不多的。” 三毛《平沙漠漠夜带刀》
这段描写倒让我们心旷神怡。我们能窥见她的内心世界,并不单纯说喜欢流浪那一回事。她总在天台坐着天黑,心里不知怎的觉得寂寞极了。这句话意味深远,可以说,她不就是在逃避着什么,寻找什么吗。我在想,即使如她愿,穿过撒哈拉沙漠走至红海,过后,她还是一如寂寥地难以排解,这是她刻入骨子里的宿命。
就如她自己说的一样,为什么要一个人单身来到这个被世界早遗忘了的角落?没有答案,她连自己都不知道,是随性而发地,看似漫无目的流浪和找寻,实质上却在寻找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她心中之奇观胜景。不知道为何历史上总有一些文人墨客和艺术家会走入一条思想的魔道以致疯狂。例如割下自己耳朵的梵高,走上自杀道路的顾城与海子。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若钻营太深进入牛角尖,必定是自掘坟墓。
坚持不懈并不一定能修成正果。是非不能分辨的盲从会导致离正道愈来愈远,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就是这个道理。在当地人看来,横跨沙漠这仅仅是天真的想法罢了,而她坚定地认为在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我突然好想窥探下荷西在她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补位了。
我们也总不能拿任何事情予道德绑架,文中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也不好评判什么。至于夜晚中出现的沙漠飞碟,在创造思路上可谓奇思妙想,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