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书与书评

从无趣到诗意,我们的生活缺少了什么?

2017-11-26  本文已影响25人  素心读书愈人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说起我对做美食的喜爱,还要感谢一个小生命的到来。2012年,姐姐家里增添新丁-----一个可爱的小龙女诞生了!姐姐怀她的时候,害喜厉害,一反常态地胃口全变,以往最喜欢老妈做的饭菜,然到了孕后期,却“嫌弃”起妈妈的手艺,只想到外面吃大厨做的菜。可“转基因”、“地沟油”……这非常时期,可不能太任性。我爱姐心切,于是勇担大任,开始了我的厨房创作之旅。

我一直认为厨房是一个很有魔性的地方。同样的食材,烹饪手法不同、工序不同、加之配菜辅料差异,就千变万化出各种口味的美食。充满了创造力与想象力。而最为关键的是,你要全程专注于眼前的食材,要有一颗安宁沉浸的心,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那种专注能让你忘记周围的一切。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爱与心境,极其熨帖心意,听作者讲述与美食的故事,生活里的点滴细节,时间仿佛一下子停止了。眼前的一桌一餐一碗一箸,都充满了感情,而日常那些能引起你烦乱的事情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书中最吸引我的当属家事传承故事,从餐具的传承到家庭仪式、家事态度,让你不由感叹,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细节,才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者的一言一行,对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细节中。

奶奶吃饭的时候桌上就摆着那些日式的小碟小皿。她脊背挺直地做得四平八稳,一口一口缓缓地吃。有时候我觉得她似乎是整个心思都跌入美味之间,完全隔绝在享受的漩涡里。虽然吃的也不是什么大菜,但那种专心真是少见的幸福。

只是这种端坐的姿态,已打动我心。

老人常言,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原来好好吃饭是要这样吃。背后传递的精髓是一种宠辱不惊专注从容的心境。九十六岁辞世前的奶奶,即使年迈,仍然每天慎重愉快地进行每一餐。素食、病患、食禁都没有影响她好好吃饭的决心和快乐心情。

想想现今这个浮躁繁杂的世界,吃饭成了例行公事的日常,我们是否有认真专注地好好吃过一顿饭?是否有仔细地去品味过食物划过味蕾的感觉?还是早已习惯了做一边吃着昂贵的食物,一边划着手机屏幕的低头族?

生活中仪式的缺失,或许是我们现在生活变得无趣的原因。

书里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作者一家由于工作原因,迁居国外。有一张用了多年非常心仪的大餐桌不便打包。因想着它可以完成儿时全家围坐在餐桌前的情景,于是不惜财力、物力,一路携带迁移。作者说,带着它就像是将家携带在身边,从来不曾远行一样。

这样看来,它何止只是一张桌子?

与之辗转异国漂洋过海的,还有历经数代,载满情感与记忆的餐具;不经意间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母亲做家事的方法技艺;厨房里发生过的充满爱意的细微小事。

每一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作者缓缓道来。物因为被赋予了主人的情感与记忆,变得温暖、有爱且珍贵。

去阅读这样一本书,讲的是美食,力透纸背,发现的是生活中日渐丢失的美好传统,对生活细致之美的追寻与发现。

饮食生活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家庭中最显现的文化。同样,一个人的日常,也是一面镜子。我喜欢作者曾经勉励自己的一段话,觉得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

寻找“真我”的年轻人应该明白,真我并不是“寻找到”的,而是“创造成”的;对于形成内在的人格,一个人的日常行动所具有的作用,远比内省或思维更为持久。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愿我们,都不必慌慌张张地过活,每天认认真真地吃饭,过好每一个日常。

PS:

作者由于辗转多地生活,台湾、泰国、意大利、美国等,各地的美食都有涉猎,很开眼。食材也是各异,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食谱。食材不好搜罗,因此实操性方面欠缺一些。但整体内容、讲的故事,还是让人很舒服的,比较精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