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老人避口不犯“忌”
在我小时候,发现不单我奶奶包括其它在起床后至吃早饭前,最怕家人“放快”,本地方言,说出带有“龙,虎,鬼,蛇”,觉得是“犯大忌”的字,所以姓“龙”某某的人被人叫“溜”某某,本是豆腐做的“腐”乳被人喊成了“猫”乳,时说讲了这天会不吉利,所以老人他(她)们自己修习较好,多能避口不言。
而我生在山区,晚上无人陪同睡觉时一害怕大人又告诉我说:“人只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所以我每睡都靠此壮胆入眠,也从没见过鬼,早起床都不忘告诉奶奶大人,是不是因为“人只有…”,很招奶奶大人厌。
因此奶奶跟我讲到当地有一老人的避口从不犯忌修习得很好事例,本地有个“石灰窑”,因工人每日要跟石灰石打交道,要放“炮”炸石料,石头滚落容易伤人,很有危险性,更要求忌口。
于是食堂做饭的一师傅提出,对有犯忌的工人采取经济处罚,罚款用以“卖猪肉,买荤菜”,放食堂改善大家伙食,工人对此都表同意,但因此让工人无意之间管不住口的或多或少都有受罚过。
时间久了工人们才发现,原来是因提出这个方案的做饭师傅修习得特别好,任凭别人怎么误导,从未犯过忌,于是某一日工人空闲时坐一起想到了用这样一个办法,料他必犯无疑。
这个办法就是在撞“笼”把上糊满鼻头“浓”(鼻涕),因其时粮食不足,需要杂粮如“红薯,芋头”弥补,(特别说明:因本地时洗红薯芋头用的是“篾巨”用竹篾编织而成,形状如今天煤气罐,固定在一根长木的一头,另一头作手柄,中留一个口进出红薯的工具,名叫“撞笼”,顾名思义是把要洗的红薯放入笼中,人拿着手柄站在塘坝井边,把撞笼放进水里,用力推动,利用红薯的浮力和竹篾相互间的磨擦力,把红薯很快撞洗得较干净,但因撞洗使红薯破皮,因此只能即洗即食,因现已不用少见,故作些描述),因此该师傅必须在清早天亮前去撞洗,因这师傅脾气不好,爱骂人,料他拿撞“笼”又抓一手鼻头“浓”含两个“龙”字音,且知是人作恶必会大骂。
果然,该师傅清早摸黑去拿撞笼时抓了两手又溜又滑鼻涕,马上大骂,但让恶作剧的人失望的是,这师傅巧妙避开了两个“龙”字音,而是用“哪个没有教养的东西在撞“篓”把上抹了一些鼻头“溜”…,
让恶作剧的人虽被骂却也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