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方法 成长的第二天
刚看完锤子发布会,对锤子手机对文音处理和对用户对手机的理解和其他的一些软件设计还是有亮点了,好了思绪抓回来现在赶紧回来写文章,
主题学习的方法
关于李笑来老师的学习方法有好几条
1:只字不差的阅读
2:对不懂的内容能看完
3:不会的内容多看几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前几天看了其他的几篇文章一起整理如下
李叫兽是如何打造知识体系的
方法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说他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比如他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这句话别人学习可能不会超过5秒钟,但李叫兽却当场学了1个小时以上。他要求自己至少找出5个案例。
他首先想到的是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因为“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众多的谚语、成语、绰号也是案例。比如“一石二鸟”就比“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更视觉化。李叫兽说之所以一定要找到5个以上的案例,是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深入思考的方法其实也算是刻意练习方法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说他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比如他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这句话别人学习可能不会超过5秒钟,但李叫兽却当场学了1个小时以上。他要求自己至少找出5个案例。
他首先想到的是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因为“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众多的谚语、成语、绰号也是案例。比如“一石二鸟”就比“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更视觉化。李叫兽说之所以一定要找到5个以上的案例,是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深入思考的方法其实也算是刻意练习,早年的丘吉尔在印度服役,他让父亲给他寄来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记录。自己先看辩论题目,假想自己是议员来辩论,然后再看议员们真实的辩论词,以求学习和进步。正是这种方法让丘吉尔练就了非凡的演讲能力。
方法二,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李叫兽建议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将来我会怎么用它?这个知识能改进我的哪些行为?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很容易用起来。比如上一点讲的画面感,就可以用在求婚上,与其说“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不如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都70岁了,仍然能手牵手走在沙滩上。”
方法三,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生活,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比如李叫兽在武汉大学上学时,曾在快递点看到一个牌子。牌子上“武大分部”几个大字很显眼,左上角是“申通快递”几个小字。从设计角度来讲,这个牌子表达的核心信息是“武大分部”,可是对于一个放在武大的牌子来说,“武大分部”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对申通快递来说,这样做却又是合理的,因为他们的牌子都是“申通快递”,因此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华科分部”还是“武大分部”。
所以,用互联网时髦词汇来说,这个牌子并不是“用户导向”的。后来李叫兽学了心理学才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牌子,是因为人考虑问题习惯性地先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对方出发。
建立联系、构思用法、探索原因,以上就是李叫兽打造知识体系的三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刘润老师的快速学习概念:快速学习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每天要面对各行各业的客户。他们用20年,“精通”行业99%的商业细节,而商业顾问,必须用20小时,“学会”行业80%的核心逻辑,然后,才有资格说“我认为”。
所以,“快速学习”能力,是一名优秀顾问的六脉神剑,甚至是商业机密。今天,我就与你聊聊这个机密:快速学习四步法。
运用:如何快速学习?
第一步,大量泛读。
学习一项新知识,有人喜欢买一本所谓“最好的书”,然后从第一个字精读到最后一个字。这是一个从小学开始养成的坏习惯:我们在没有整体历史观的情况下,就从秦朝学到清朝。没有作战地图,就开始打巷战。
应该怎么做?
比如你想学习“区块链”,先上豆瓣网,搜索“区块链”或者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强的书,比如《区块链原理》等。
然后,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泛读时注意几点:
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录,这又是一个坏的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
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
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用个长一点的下午,或者再加上晚上的时间,高强度地把这10本书读完。建议读电子版,可以大大提高标注、回顾、记录的效率。
第二、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觉,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自由地碰撞、连接、融合。第二天早上,给自己最清醒的3小时,建立模型。
应该怎么做?
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白板,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我会在第四季度工具篇,专门讲“白板思考法”。
第三、求教专家。
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就要求教真正的专家了。
比如,我在研究“虚拟现实”的时候,找了一个专门投资虚拟现实的基金,登门拜访。他们一年之内,看了200多个虚拟现实的创业项目。我向基金创始人求教了2个小时,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专家?因为如果你没有基本的全局观,问不出好问题。另外,有些专家有犀利的洞察,但也未必有全局观。他自由发挥2小时,你可能不知所云。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业内专家,可以上类似于“在行”之类的平台,花些费用,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四、理解复述
你花了5小时泛读,3小时建模,2小时求教,剩下的10小时,可以花在“复述”上。
关于学习,有个著名的“费曼技巧”。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最终,你就用20小时,快速的学习了一项完全陌生的知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
开学之前,我花了15个工作日,整整3周的时间,梳理自己毕生所学,查阅大量资料,这是代替你“大量泛读”。
然后,我把课程规划成1年4季,1季13周,1周5课,一共260期的课表,这是帮你“建立模型”,形成全局观。
然后,我每天在留言区回答几乎所有的精选问题,这是帮你“请教专家”,解答困惑。
最后,我鼓励你写笔记,甚至讲给别人听,“理解复述”,检查你的理解薄弱点。
期待一年后,你从《刘润·5分钟商学院》毕业的时候,可以真正不但“学会”商业,也学会了如何快速学习。
小结:认识快速学习
我们常听说“10000小时定律”,这是帮助你从“学会”,到“精通”的刻意练习方法。那么从“不会”,到“学会”呢?如果你的方法得当,也许20小时就可以了。
具体怎么做?第一,花5小时,大量泛读;第二,花3小时,建立模型;第三,花2小时,请教专家;第四,花10小时,理解复述。
以上我总结的学习方法
只字不差的阅读,建立和预演新的知识体系快系学习的新物种。
学习的方法 成长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