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 | 豪气和柔情集于一身的型男、才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一排排杨柳树垂下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给护城河增添了片片绿意。但最近的柳条不是那么好折了,要点起脚尖攀爬才能够折到,此中的原由应该是离别的人太多,从而导致原本繁茂的柳条都被折光了。
王之涣塑像这首五言绝句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之涣的《送别》,诗文虽然短小,却言简意深,把对朋友或者亲人那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虽然诗文中没有提到送别二字,却字字点题。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的那副柔情,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诗人是不是也是这样一幅柔情的呢?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王之涣。
史书上对这位诗人的记载很少,因而要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还是有些难度的。当然,一个在大唐这个诗人的国度里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人,他的诗才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不妨从他所留下的诗文中探索。
公元688年,王之涣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今天的蓟门人。家族虽然是没落了,但为学仕进的家风还是有的,文化课是少不得的,因而王之涣的诗文功底是有着良好的家学基础的。
在唐朝,尤其是盛唐,吟诗作赋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拓展人脉的必有技能,好比今天的卡拉OK一样,到KTV不能高歌一曲,似乎这个人际交往的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王之涣画像成年后的王之涣不仅是诗文俱佳,而且长得是仪表堂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哥一枚,而且为人慷慨豪爽磊落,喜好交友,有豪侠之气。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是眼里不揉沙子的,这种文人脾性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这种骨子里的豪气我们可以从他的一首之中品出,诗文如下: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看那黄河就好像从遥远的白云之间滚滚奔流而来,你看那孤零零戍边的城堡玉门关耸峙在高山中。羌笛啊,你何必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本这玉门关一带春风就是吹不到的呀!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它其实不是诗的题目,是盛唐时非常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王之涣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在《折杨柳》曲的感发下,欣然写下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这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然兼有抱怨之意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诗人宽广豁达的胸襟。诗人一生也没有真正的有过军旅生涯,但从他的边塞诗文中可以看出他的豪放不羁和仗剑悲歌。
高适塑像不知什么原因,才学满腹的王之涣却始终未有走科举之路。直到公元722年,时年已经三十五岁的王之涣或许是在友人劝勉下,才先到官府中当了门子,而后再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满腹才学,仪表堂堂的王之涣在衡水任主簿期间,虽然已婚有了孩子,且已经三十五岁了,但仍然被衡水县令李涤看重,把时年十八岁的三女儿嫁给了王主簿。
这正应了当今的那句话就是:“金钱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所以说呀,只要是有才华,讨个老婆根本就不是问题啦。
或许他的性格压根就不适合官场吧,再加上才高气盛,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些阿谀和奉承,难免就得罪了人。古语云,宁可得罪君子,切莫招惹小人,没曾想,一身豪气的王主簿竟然遭到了小人的诬陷,忍无可忍的王之涣最终愤而辞官,挂靴而去。
这一挂靴就是长达十五年之久,令到诗人欣慰的是,爱妻李氏并不是那种嫌贫爱富之人。交友广泛,爱好游历的他在此期间和好基友高适、王昌龄等人是诗文唱和,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
诗文意境配图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天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那滔滔的黄河向着大海汹涌奔流而下。人生啊,你若要想把这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更高的楼曾吧。
诗人没有因仕途的不顺而对生活失去向往,相反,他从自生的人生经历中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有它的法则和规律,人生亦是如此,没有磨难,没有坎坷,又怎会领悟到呢。只有高瞻才可以远瞩,今天的不顺,才是我未来登上更高人生境界的柱石。
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到诗人那超凡的胸襟抱负,这抱负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豪气旷达,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其强盛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诗人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有他的豪气亦有柔情,有诗文为证:
晏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王昌龄画像春天长堤下的水绿悠悠的一片,田间小河里的水汇入漳河后一起慢慢流向了远方。不要受到那催促我们赶紧上路的船家们的影响,那样的话会让我们的离愁别绪越来越多,如果带着这许多的离愁别恨上船行路的话,这小小的船儿都会载不动的,这浅浅的桃花溪也就无法行使这过载的小船了。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看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春天是万象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诗人含蓄蕴藉的表达了内心的离愁别绪,可谓是柔情满满。
相传,王之涣和好基友王昌龄、高适在长安游历期间,有一次三人到一个旗亭去饮酒。刚巧有四个梨园班子的美媚在那里演出,所演唱的歌曲都是当时诗坛大咖们所写的诗文。
平日里三个好基友是无法在诗才上分个高低的,这时有着几分醉意的高适就提议说,平日里我们是无法分出高低的,今天我们就以这四个美媚看她们唱谁的诗文多,谁就获胜吧。结果是,在经过一番所谓的有惊无险后,王之涣戏剧性的成为了三人中的NO1.
公元742年,赋闲了十五年之久的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在这个短暂的任期内还流下了一段佳话。那就是通过智审被害人家中的一条黄狗,最终成功告破了一件劫色杀人的案件。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任不久的王之涣因病离世,时年五十五岁。
王之涣塑像从世人仕途的视角来说,王之涣是失败的。但当我们把视角放大,拉长,最终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以世俗的评判标准来衡量的话看又有哪个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苦逼的呢?
王之涣
轩辕
杨柳正依依,
离人亦惨戚。
悲歌挥剑去,
今古再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