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事

初步走近小城

2022-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记忆里的角落

啄木鸟文学院.2022初级班作业9

回忆是最好的诉说。从现在开始,我要逐步了解我生长的这个小城。

七十年代末期的小城,那时还叫着政府所在地的名字——东村。一条护城河自北向南环绕小城东部,大河南端连着大海,北部来自层层叠嶂的大山深处。因为流经东村,便取名东村河。那时它真的是一条护城的河,把整个小城整个抱在怀里。它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成为现在穿插市中心的河,

早年间,小城的府衙不是东村,而是在南部靠海的凤城,原名叫城里。

明洪武三十一年(1389年)设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卫设县。民国21年(1932年)改为县辖镇。1942年改城里为凤城,辖地改为凤城镇。

解放后,政府办公地向北搬到离凤城四十里地的东村,从此东村成了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直到2011年5月15日重新搬到凤城新驻地。

一堵破旧城墙静静地矗立在城里,当年的府衙,如今的残垣,如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革初期,全县也只有东村、凤城两处设立赶集日子。

那时人们赶集就像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穿上干净整齐的衣服,头发梳理得整洁漂亮,算算家里有什么需要的东西要买,看看一集(五天一个集日)攒了多少蛋,大姑娘编的玉米叶子草辫和纺的绳子要拿到集市上卖,那里有人在专门的地方等着收购。

东村只有一条主道,过了护城河上的小石头桥,来到柏油路旁摆开摊位,都是家里吃不完、用不上的,或是舍不得吃的东西,老大娘提着不满的一篮子鸡蛋蹲着或是站着等候买主。

护城河的河坝上是买卖猪仔、牛、羊、骡子、马的场所,在马路上隔着一道树林都能听见小猪仔被人揪着叫唤的声音。

村里大人都会在头一天找好做伴的一起赶集,家里有事的去不成,会“哎呀”一声:你给我捎买点儿啥啥的。

每逢集日,马路十字路口处,涌来四面八方的乡里乡亲,有骑着自行车的,有推着独轮车的,卖东西的纷纷找自己的位置,买东西的,奔着某区挑拣价格合适的用品。

除了赶集的日子,赶庙会,到南海看渔民祭海,都是人山人海,也不知道那时候的人怎么那么多。

这真的是一座小城,比起上千年的古城,它几百年的底蕴简直无法相比,不过它也留下不少远古的、近代的历史文明供后人瞻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