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0匹诺曹没有长鼻子大学攻略:告诉你真相

在大二,看大一

2014-12-16  本文已影响884人  士多啤梨的梨

      既不是新生季,又不是毕业季,现在写这种回忆向貌似有点突兀,不过是最近才理清、总结了自己的大一生活罢了,而现在我的大二也即将中场了。

      遥想当初,在网上看到录取信息时有一瞬的遗憾,距离第一志愿差了2分,所幸被录取进的也是上海本地的211,本着“专业什么的都无所谓,工科就好”的心态,便开开心心地设想大学应当如何过。只不过我的大学用一年的时间将我从想象中拉扯了出来。

      1、老师篇

      本以为,大学老师,至少一本大学的老师,应该是极具个人特色的,称为人格魅力似乎更贴切。他们各自的学生不一定都是极优秀的人才,但至少都受到了老师本身个人言行、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我本身很喜欢以前国内大学所提倡的“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说法,同时觉得大学老师在这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故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老师就是这样云云。

      入了学,上了几堂课,一股压抑的怨怼积聚在胸口,很想仰天长叹——“啊!时代在前进!啊!”。现实告诉你,老师很忙的,他们要忙着开会,忙着写论文,忙着各种展评,忙着自己的生计,当然,如果你有功课上的问题,他还是乐意为你解答的,因为这某种程度上关系到他班级的及格率。另外,部分老师也是愿意与你讨论讨论各种创新型竞赛、课题、实验哒——也许拿奖了呢......至于想聊聊人生、聊聊梦想、聊聊三观、聊聊生活、聊聊恋爱什么的,我就只能“呵呵”了——

      我目前为止接触了近25名老师(包含必修课与选修课),只有5位愿意与我嘚吧这些所谓“有的没的”的东西,其中1位是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1位是上大学生职业规划,1位是上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1位是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1位是上高等数学——最贴近我对大学老师设想的反倒是那位教高等数学的、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我是工科生啊!工科生啊喂!这么缺爱真的没关系么?!

      算了,时代在发展,老师很忙。

      我有时会想,当高数老爷爷那一辈的老师离开了,那样的大学老师是不是就真的凤毛麟角了?毕竟人是要适应社会的,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能深受那种人格魅力影响的人也许会越来越少。但,也许会有另一种更好的改变,也说不定......

      2、态度篇

      首先要再次强调:高中老师如果说“大学就轻松了”——绝对!是骗人的!

      如果要认真地过,那么你有很多要学习,哪怕你不喜欢。

      本以为,大学的课业,及格就好,总算可以学一些高考前渴望学的技能,或者参加各种学生会工作,或者参加各种社团,充分弥补我高考以前那莫名其妙的心灵缺失。

      然后,我确实这么做了——加入了院学生会,报名了极限社(玩滑轮、滑板)和网球社,还成功进入了一个500强企业的校园俱乐部,又竞选了班干部,总的来说,我的大学生活貌似很充实。

      至于学业,真的如设想那般不断低空飞过,“及格就好”。考前预习,刷夜做题,作业抄袭,学霸从来不是我的追求。

      可是,生活还是要认真点啊,也许某一天你会因为现在的随意而后悔,毕竟将来你需要的可能就是现在被忽视的——

      大一那会儿被辅导员强逼着写了许多四年规划,但始终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在哪里。大二这会儿,突然想本科后去德国读硕,但是目标学校对成绩的要求是我目前不符合的,这意味着大三的时候我要重修几门学分高的课程来提高我的绩点,这便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另外还需要过语言关,作为一名德语零基础者,要学满800学时,通过德托考试,满打满算也需要到大四左右才完成(还是去除了各种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当然,还想着将英语雅思7分考过,也许德语最终不过关,还有机会报名英语授课的专业......

      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仅仅是学校的社会工作经历根本不够,于是我目前的时间安排计划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疲惫不堪时,总想着:大一那一年,我如果花一些精力好好学习就不用重修了,这样能省下一大段时间了;大一那一年,我如果在满足个人欲望上少花一些时间,先去将雅思这类东西搞定,或者那会儿就开始学德语,现在能轻松很多啊,如此云云。

      总之,就是后悔了,后悔大一那一年过得太随意、太任性了。庆幸的是,现在弥补还来得及。

      只想着说:“再也不要让我的将来为现在的随意买单了!”

      3、人际篇

      我本身是一个木讷的人,或者说,是不善于表达,往往嘴巴说的与心里想的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似乎很容易造成他人的误解,所以我的原则向来是少说话。然后,在某一天,突然觉得自己的人际圈实在小的可怜,于是,进大学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公关部(或称外联部),以图能增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要说结果,我只能“呵呵”。

      先不说我是如何通过公关部的面试的吧,毕竟我是一个可以短时间内展现优异演技的人,入部后部长竟还十分看好我。但是一年半了,我的最初目的依旧没能达到。甚至,如今成为了公关部的部长,我已经清楚地明白了:这个公关部,不是锻炼你的交际能力,而是给了你锻炼的渠道,除非你想做,不然再好的渠道也只不过是摆设。

      一年半,我结交的朋友实在是一双手就能数得过来了,所幸都是让我感觉到幸福的人。实在接受不了“可以结交很多人,但真心朋友几个就好”的说法,我自认做不到,这种想法是不是很天真?

      所以我觉得再公关部这一年半,不所谓得失,因为我最初的目的本就不成熟,反而收获了许多其他的,比如:怎样在紧急状况下冷静;怎样站在总策划人的角度思考;怎样与企业联络人交流;怎样分派任务;怎样为自己的学院/部门争取利益......也许这些,能够更加契合我的性格,因为我从中获得了一种思考的乐趣。

      至于人际交往什么的,我想,无需强求吧,不同性格的人自有不同的方式与原则,顺应本心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对我而言,我的朋友们都很优秀,而且,是朋友。

     最后总结下吧:

      回忆大一的一年,发现最明显的,无非是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想象的、计划的不同,甚至可能差之千里,这种差异无所谓好坏,因为认识到这些的过程,本就是一种自我思维的独立锻炼,遭受着失望、后悔、骄傲等等情绪波动的碾压,也付出了或大或小的代价。然而,成长,无非就是在付出代价后的破而后立。所以,无所谓好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