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你的从来只是你自己——《摆渡人》
本来并没有读这本书的计划,可是开卷上居高不下的销售数据一直吸引着我,自从第一次登录开卷,它就一直在每周销售排行的前十名。这不禁让我思考,除了所谓的营销外,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本书如此热销?
文/余大满
十五岁的女孩迪伦,有一个支离破碎的生活。父母早年离异,与母亲无话可谈,在学校饱受同学们的戏弄和嘲笑,连最好的朋友都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她痛苦不堪。
心灰意冷的迪伦决定去找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在路上却发生了交通事故,当她走出废墟时,才发现眼前竟然出现了一片荒原。而在不远处还有一个男孩坐在那里,似乎就是在等着她。原来她是这场事故中唯一一个遇难者,而这个叫崔斯坦的男孩则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要带领她穿越荒原,走向那一个世界。
后面的故事似乎有点俗套。崔斯坦带着迪伦,跨过一个个山坡,踏过一条条坎坷,住过一座座安全屋,最终穿过荒原,来到迪伦应该到达的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迪伦爱上了崔斯坦,崔斯坦也对迪伦心生爱慕。可是他却没法跟她在一起,他摆渡了数以万计的灵魂,他还得继续摆渡下去。他本不应该爱上她,而这也竟然发生,虽然不可思议,却真的发生了。
来到新世界的迪伦,决定穿回去寻找崔斯坦;正在摆渡别人的崔斯坦,并没有改变模样,依旧记着他上一个摆渡的魂灵。迪伦回去了,她见到了崔斯坦;迪伦回去了,她和崔斯坦穿回荒原,穿回到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迪伦回去了,她和崔斯坦一起来到了人间,就是那个事故开始的地方。
就是那个事故开始的地方。
同一个荒原,一来一回间,你摆渡了我的灵魂,温暖了我的世界,我摆渡了你的生命,绚烂了你的时间。
摆渡人,其实就是摆渡我们自己,其实没有人可以摆渡别人。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反之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但说到底,他们都是自己的摆渡人。
在豆瓣中,在亚马逊的评论中,我一直能够看到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玛丽苏般的故事、充满着浓浓的鸡汤味、故事情节设计地毫无逻辑等等,诸如此类。其实就像这些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心灵鸡汤,也都是告诉我们,有些痛只能自己忍,有些苦只能自己吃。每当遇到痛苦、失落、伤痛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向他人哭诉,而是要找一个角落独自哭泣。
其实,有时候生活就如这些鸡汤文所说的那样刻骨铭心,有些痛只能一个人抗,有些路只能一个走,有些人和事只能自己去争取和把握。正如,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
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
摆渡人,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一个自我摆渡的过程。从学校毕业到现在将近一年,我经历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种种新体验,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一种体验,一种选择罢了。
在兰州的八个多月,走过从没有走过路,看到从没有的人和事,走过、路过、经历过,何尝不是一种洗礼。我从来没有后悔有这样一种生活历程,有时候还得感激它没让我可以从容面对接下来的选择。
新工作开始已经两个多月,一直在学习熟悉的过程中。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慢热型的人,很多事情都需要比大多数人要花更多的时间,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摆渡的过程呢?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摆渡过程,就算在这样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痛苦、失落乃至抱怨,但结果却是我们自我的成长。
正如书中的迪伦,她摆渡了自己,重新穿过荒原,来到了崔斯坦的身边和他一同重回人间。“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诚如,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个知心的朋友一般,在字里行间之中能够给你带来一丝共鸣。
如果你像不少读者那样认为它只是一本浓浓的鸡汤文,那么就让我们再多喝一点这样的心灵鸡汤。
我们也可以说,书中的情节有些不可思议,让人无法理解,但这并没有真正影响人们对这本书的追捧。也许我们会说,它的成功是一种营销上的成功,那么就感谢这样的营销,让我们没有错过这本不错的作品。
任何成功都有着必不可少的理由,无论是书中迪伦和崔斯坦穿回荒原的成功还是这本书的营销成功。因为,他们都进行了一种自我摆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