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在佛教中学什么
1 因果
因果就是因果不昧。因果不昧说的是有因必定有相应的果。因果不昧又可以分两个部分来说:
1.1 因。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你自己或者世界,这个叫做业。比如昨天晚上煮了7个鸡蛋,晚上吃了四个。我自己会记得我煮了鸡蛋和吃了鸡蛋这个事,这个我对自己行为的感知和记忆,会对我以后的行为有所影响。这就是对自己的业。我煮了鸡蛋后,冰箱里没鸡蛋了,明天就得再买鸡蛋。我煮了鸡蛋后,没吃完的带办公室,别人会看到我带了鸡蛋。我可能会自己吃,也可能会和他人分享。这都会对他人有所影响。这就是业。我写文章也是一样。有对我自己的业,有对他人的业。这些业会或多或小地改变或决定世界的一些场景和我自己和他人的未来生活。
1.2 果。发生在我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平白无故,突然发生的。都是因缘际会在一起才发生的。好事发生在我身上了,坏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知道这都是因果而带来的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不调整因,那果就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我一方面要提前计划,自制,努力,控制一部分因。比如我不想肚子大,就锻炼,就少吃。第二方面即使任何果发生在我身上了,我也不埋怨“为什么是我!”,就是我。
2 正观
正观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观,一部分是正。
什么是观,观就是看,就是注意。观什么?观自己的一言一行,观自己的每一念,观自己的贪嗔痴慢疑。观就是把自身注意力的一部分抽离出来,停留在对自己行为和思维的感知上。就像我现在在写东西,我明白自己写东西,我保持着对自己行为的觉知。
什么是正,正就是不自我批判。我们内心会经常有各种念头。这些念头里或许会有各种贪欲,各种嫉恨。如果我们没有正观,我们会把这些念头当作自我的一部分,然后像浮萍一样,任由这些念头推动,然后或高兴,或满足,或失望,或空虚。而我们开始正观后,我们会看到这部分欲念贪念。我们可能会责怪自己:我怎么是这么的一个人呢!然而正念就是知道这些念头只是一些随机数。念头有起,有灭,让它们静静自己灭掉就好,就像水过无痕一样。如果你因为一个念头而自我谴责,那你就被这个念头所影响了,就有了业力。
3 无常
无常是什么呢。无常就是王菲唱的“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就是英语里那句" this too shall pass"。
生命中或者宇宙中一些事情都是在不断改变的,都是因缘的聚合。一颗种子,在不断呼吸,不断变化,遇到了阳光和花露就会开始发芽,开始成长,成为绿苗,成为小树,成为春天。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什么停留下来,一切都在改变。两个人从相遇,到相知,到相守,在相守的过程中更多的互相了解,更多的共同体验,然后或许分手,或许进入更亲密的长时关系,携手到老。这整个过程中,也从来没有什么是注定的,没有什么是恒常的。
在我们身上的发生的所有事情,无论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无论是喜怒还是哀乐,都在不断变易中。当踌躇满志的时候,心里明白“这并不会永垂不朽”。当失落难过内心悲凉厌恶世人的时候,内心抱持"this too shall pass"。
4 戒欲
戒不是戒除,而是自制。
我最近的一次经历是那天晚上和新星他们去吃烧烤。因为好久没吃烧烤了,所以那天晚上吃了好多韭菜茄子。结果第二天早上整个人就好不舒服的,整个脑袋昏昏沉沉,后来还拉肚子了。
远一点的经历是我以前好喜欢吃香蕉,觉得香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后来有一年夏天我到了广东,发现这边的香蕉好便宜啊。于是我就猛吃吃吃,买了超多的香蕉不断吃。结果后来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吃香蕉。现在香蕉已经变成了一种对我来说好普通的水果,甚至是不是特别想吃的水果。
这都是纵欲的代价。
纵欲的代价有两个。一个是,纵欲总会带来一些直接的负面后果。口欲太多,可能会拉肚子,可能会变死胖子。物欲太多,家里满满当当,信用卡账单还得心碎。另一个代价是,纵欲会让你在这个事情上的享用效率越来越低。吃多了美食,以前很美味的东西,也变得了平常。买的包包太多,再买一个新包包的惊喜就少了很多。
5 无我
自我心太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