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去爱穷人中的穷人吗?即便他身上布满蛆虫 | 上帝的福音-德兰
0
为穷人领诺贝尔和平奖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大礼堂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满场都是轰鸣的掌声,时间特别的长,因为要领奖的是一个矮小瘦弱的老太太,她穿着一双破凉鞋走的很慢很慢,掌声也就陪着她响得很长很长。
她太瘦小了,高大的舞台把她参照的更小更小,人们要努力仰头才能看清她。但是她太伟大了,整个礼堂在她庄严质朴的身体外,也被参照的更小更小,人们努力仰头也看不见她爱的边界在哪。
“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笔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力。”
这个“代替全世界所有的穷人”来领奖的人,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译为德兰修女。知道她的人,都喜欢叫她嬷嬷或者姆姆。
她是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9个人物之一,但她并不是美国人。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非常乐意无偿地捐钱给她,众多国家的国王、总统、传媒巨头、企业领袖都尊敬爱戴她,她在全世界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
但是属于她自己的财富,一生都只有3套粗布纱丽,一双破凉鞋,一张耶稣圣象。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还是1994年才安装的,她没有助理秘书,所有文件书信都是自己亲手回复。
1
她是福音,是人间的礼物
我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我看不到,但是看了德兰姆姆的传记,我觉得她一定是圣经里说的“人间福音”,也一定是佛经里描述的“菩萨”。我们对爱的理解,都太狭隘了太卑微了。周星驰在跟西游记较劲的时候,反复想要表达的“人间大爱”,应该就是对德兰姆姆最好的描述。
她把爱全都给了被世界遗弃的那些人,爱他们,甚至是崇拜尊敬大家觉得最卑贱的人,做的全是一些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把全部的生命都献给这样的事。看过《血战钢锯岭》吗?对于德兰姆姆来说,唯一的信仰就是爱。
德兰姆姆出身在一个有敏感种族斗争的小城,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她的家乡的统治者反复变动,可是母亲庄达的慈爱善良,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护了德兰姆姆单纯的童年。
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小德兰,每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要时刻准备好与没有东西吃的人分享我们的食物。虽然那些人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们穷,但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德兰从小就关注穷人。
爸爸因为种族斗争去世后,9岁的德兰姆姆跟着妈妈自食其力,就算日子再艰难也不忘记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有一个小故事,妈妈庄达救回来一个被人遗弃的癌症女人,妈妈对那个女人说,请到我家里来,让我照顾你吧。不仅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那个女人的自尊心。
德兰姆姆也在妈妈那里学到了另一件人间珍宝,爱的同时要抱有同情心。
德兰姆姆从小就参加了教堂的唱诗班,经常跟神父修女们在一起,在一本神父给的书里,她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偶像——圣方济各。这是12世纪的一位圣人,专为穷人和病人服务,他创建的修会叫“小兄弟会”,是自甘卑微,比任何人都渺小的意思,伟大诗人写就《神曲》的但丁也曾是这里的成员,方济各是被认为嫉妒最伟大的圣徒之一,也是基督的效仿者中最完美的一个。
德兰15岁的时候,阅读到教堂神父那里一封从印度寄回的信,里面说那里的生活太贫苦了,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会受不了。德兰惦记的不得了,再也不能平静快乐的生活,一直到18岁高中毕业时,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去印度,到最艰难的加尔各答去,去那里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她要做修女,把一生奉献给传播主的爱。
就像中国的和尚都要有法号一样,她给自己起了个修女名字叫德兰(原名叫龚莎),这个名字来源于法国的圣女小德兰。这个圣女只活到24岁,却在死后轰动了全世界,就连最高教廷罗马教廷也宣布她为圣徒。
这个小德兰生前写过一本《灵心小史》的小册子,在她死后出版瞬间打动了整个世界。中国学者吴经熊在读完后,甚至认为它容含了儒、释、道三教精华。
“为了爱,我付出一切,却感到没有付出什么。”
在15岁时,小德兰就曾写过,“我们的主并不怎么看重我们的行为伟大不伟大,我们的行为艰辛不艰辛,他只看重我们行为里爱的热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恐惧的?”
我们现在去谈爱一个人,总是要到处陈述自己有多艰辛,自己有痛苦。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行,感奋取法。
爱,不应该埋藏在心底。
没有人会把灯点在抽屉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每一个进来的人都看得见光。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
爱是达到神之处最短的道路,就像佛经里说的,慈悲心,才是修行的首要,慈悲才能生出智慧般若。
当修女,就跟出家修行一样,是要经过学习培训的,既然要去印度,就要学习英语,还有一系列的入门受训课程,终于踏上了去加尔各答的路程。
2
穷人的地狱
你能想象的最惨的穷人是什么样?我以为无非就是没有钱,身体有病痛残疾折磨,对于像咱们这些生活在中国人来说,这已经是想象的极限了吧。当我看了德兰姆姆的自传,始终都在很沉重的压迫中感受那穷人的地狱。
在印度的传统里,人民被划分为4个种姓等级,第一是婆罗门,即僧侣和教师,释迦牟尼就是这个等级的出身;第二是刹帝利,即武士和军人;第三是吠舍,即商人、地主、牧主、放债者;第四是农民,叫首陀罗。剩下的那些统称为帕里阿,即贱民,包括屠夫、鞋匠等。
种姓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跨越,一个人一生只有一种原因可能被改种性,就是受罚被驱逐,沦为贱民。受罚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跟贱民吃了一顿饭,一块参加了宗教仪式。
而处在最底层的贱民,就算你一心向善,努力工作奋斗,拼命力争上游,永远都不可能改变种姓,无论怎么努力,你永远都是贱民。
贱民不能选择自己的职业,只能从事你祖辈流传下来的工作,这些工作在其他种姓眼里都是卑贱的,只配贱民做。
印度教里,牛是受崇奉的圣物,但贱民因为要做皮鞋、屠宰必须触摸牛,所以其他种姓认为贱民就是污秽的、不洁净的,被称为“不可触摸者”。这很可怕侮辱的,这个称呼意味着他们被其他种姓彻底隔绝了。
他们没资格喝干净的水,只能喝污水,不能进商店购物,只能卑微的站在远处等店员把物品扔给他们,不能进法庭维权,没有权力上学接受教育等等。甚至,贱民路过的时候,他的影子映到食物物品上,这件东西就必须扔掉,连贵族家的狗都不可以吃。
这样的制度设定,就意味着,如果你出生在贱民家庭,这一生都只能受难,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如此,贱民却从不反抗斗争,连抱怨都没有,因为印度神教告诉他们,这一切都因为他们前世“造了孽”,都是业障因果,想改变只能等来世。而贵族们也非常安然独享财富,因为这是他们前世“积了德”,一切都是应得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年就有几十万贱民逃入加尔各答,拥挤不堪的街道里,全是污水垃圾大小便,人们在露天吃喝拉撒睡,生育,死亡。孩子们在垃圾场玩耍,母亲在垃圾堆中哺乳,喝阴沟里的臭水,吃捡来的食物,身患各种疾病的人无处不在,有的匍匐在街边,有的躺在阴沟的污泥里,有的跟垃圾混在一起,浑身是烂疮蛆虫,无人问津,每天都有一两千人就这样死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喝过一口干净的水,也没能走进过任何一间房子。地狱也不过如此了。
1946年甘地以非暴力方式实现了印度的独立,但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回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暴乱,敌对双方在大街上互相砍杀,街上堆满尸体,血流成河,成群成群的秃鹰和兀鹫停歇在街道屋顶上,垂延欲滴的盯着无人问津的贱民尸体。一万二千多人死于这场暴乱,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有过这个事件的片段。更多的人则是死在暴乱后的疾病和饥饿里。
1947年,英国人走了,印度独立了,但是也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西边是巴基斯坦,东边叫印度。分裂使东印度失去了大批的农业用地,粮食更加不足,巴基斯坦又失去了工业基础,一遍混乱。两边的人来回的跑,1948年甘地死了。混乱才暂时停歇了些。
可是噩梦之城已经形成了,绝望的国家制度,加上多年的战争暴乱,让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变得像穷人的地狱一般。
3
我很渴,我很渴
德兰姆姆先是在教会的安排下进入加尔各答一所圣玛丽中学教书,后来又做了校长,可是修道院的高墙围起了一个安宁的世界。高墙里都是富人家的孩子在这里读书,里面有高贵的教堂、美丽的鲜花草坪,一点不见穷人的踪影。
德兰姆姆犯了与当王子时的释迦摩尼一样的困惑,我们在这个高墙里吃喝玩乐,心安理得的幸福生活,假装这个世界以外没有悲惨,这怎么能叫为穷人服务呢?
在《马太福音》第5章,耶稣曾对他的门徒说: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呢?假如你只是跟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有一次教会因为粮食短缺,德兰姆姆生了病,不得不提前退隐去大吉岭养病,在加尔各答等待火车的时候,德兰姆姆听见人群中有一个老人朝他微弱的呼喊“我很渴,我很渴”,她一下就定住了。
在圣经里,耶稣完成一切事物后,说了一句我渴,代表所有苦难者向人类发出呼喊。这个渴,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倾听这个世界的“渴”,在苦难者身上看见基督。
于是德兰姆姆听到了上帝的召唤,找到了内心的愿望,她要到穷人中去,去服务穷人,服务穷人就是侍奉基督。
她赶紧去请求神父,上交申请,经过加尔各答的教廷,再层级递交上去,直到罗马大教廷的批准,反复的刁难与劝导,她依然坚持初衷,两年后才最终获批一年的院外修行。
这一年,德兰姆姆已经38岁了。
4
穷人身上的光
德兰姆姆知道服务这样的穷人,必须有医学护理常识,否则服务穷人就是空话。于是她先跑到一所圣家医院集训,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学完两年的课程。
医院的饮食是丰富的,可是她坚持只吃米饭和盐,别人觉得她顽固偏激,可是德兰姆姆认为,想要服侍穷人,就要跟他们一样,只有降低自己,才能给他们自尊,拯救他们心灵上的渴,跟他们一样,他们才会向自己敞开受伤的心。
德兰姆姆一开始是住在贫民窟附近的出租屋里,有一天邻居向她来借米,她赶紧给送去,但是她发现那个人有八个孩子需要喂养,却把米分成了两份,送了一份给邻居,而且还是一家跟她宗教信仰不同的家庭。这在印度非常难得。
自己已经穷到极致了,还惦记别人的饥饿。我们会想到我们的邻居是否需要帮助吗?可是她记得,她在自己的饥饿中,仍然记得有另一家人也在挨饿。
有一个采访德兰姆姆的记者,来到加尔各答,在德兰姆姆的指引下,去参观哈拉桥下的贫民窟,这个记者看到许多人排着队,等待教会发送食物,有人连个碗都没有,用一张破报纸或者塑料袋在等,有时排队也等不到食物。
于是记者去买了一些面包,带着面包的烤香味去了桥下,饥饿的人闻到香味,一拥而上,不停的抓他,有些母亲把孩子高高举起,希望记者能怜悯孩子,不要忘记给她。
记者吓坏了,人们越挤越多,挥舞着干枯的手臂,他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有危险,但是接下来的事让他明白了,德兰姆姆为什么说贱民身上有更圣洁的光。
人虽然不停的朝他拥过来,可是每个人只会拿一块面包,拿完赶紧就退下去了,让后面的人上来领。这是一群一无所有,饥饿好几天的人,但他们却能如此互相体谅,为他人着想。
很多穷人,自己连一床被褥都没有,却会给刚生产的母狗一床破毯子,让母狗和幼崽能睡的舒服些。也有很多穷人,走向德兰姆姆,把自己一整天讨来的29分钱奉献给她,去照顾更需要照顾的人。当德兰姆姆接过钱时,那个乞丐开心的笑了,尽管自己卑微,依然愿意帮助别人,并为了能够提供帮助感到高兴。
不久前,在微博上看过两个视频,让我非常感动。
一个有钱的外国小伙在街头做测试,他先在街上逢人就送一盒披萨,有普通人,学生,还有流浪汉。然后再假装流浪汉,去询问是否可以给他吃一块。那些坐在咖啡馆的普通人,全都嫌弃的拒绝了他,只有那个流浪汉,慷慨的与他分享,听他倾诉,安慰他。小伙子吃完披萨,站起身,感谢流浪汉,突然给了他1千美金,感谢的他的善良,流浪汉一瞬间就哭了。
另一个测试是在一个熟睡在公园椅子上的流浪汉包上放了一落钱,流浪汉醒来看见钱高兴的手舞足蹈,拿着钱就去了超市,买了一床毯子和一个枕头返回公园长椅。测试者假装在他身边打电话,透露自己的女儿重病没钱买药,痛苦的在一旁叹息。
没有人关心这个痛苦的男人,只有身边这个刚才还沉浸在飞来之财喜悦的流浪汉,过来询问他具体情况。然后交代他帮他看着包,自己转身就走了,不一会他回来了,把那叠他刚刚得到的钱给了这个痛苦的人。原来他去超市退了自己新买的枕头和毯子,只为了帮助这个需要钱的人。测试者问他,你看起来也很需要钱啊?为什么给我?流浪汉说,我怎么样都可以熬的,你比我更需要。
我们经常到处找快乐,却从来不知道,那种一心为别人的布施与帮助,所带来的那种闪光的喜悦有多么持久不散。
有人评价德兰姆姆把穷人神化了,说她的行为是在称赞受穷有趣,还带着追随她的人一起过穷日子。可德兰姆姆说,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上帝和任何造物主没有创造贫穷,他们只创造了我们。是我们没有能力放弃贪婪。
5
他们唯一的错误是贫穷
德兰姆姆的一切都是在加尔各答一个叫摩提吉的贫民窟开始的。这个名字是珍珠湖的意思,但是实际就是一个散发着臭味的池塘。池塘边上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堆,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垃圾山。摩提吉的穷人生活的唯一来源,就是这个垃圾堆。
因为贱民的等级制度,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用废品堆积物拼成一个无法成为房子的房子里。德兰姆姆一开始是教这里的小朋友读书认字,还用钱买来肥皂给孩子们洗了澡,这里可是从来没有飘荡过肥皂的香味。因为宗教信仰的冲突,一开始也被误解别有企图,可她坚持的爱让这里的人接受了她,还渐渐有了追随者。
慢慢的许多富贵人家出身的女孩子,都来追随德兰姆姆,要把一生奉献给穷人,还有了许多敬重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义工。可是面对病人,和不停死亡的人,德兰姆姆想要建造一个垂死者之家。
每天有太多人死亡,加尔各答的清晨,总会有人推着板车,像搜集隔夜的垃圾一样,收集尸体。当大家听说德兰姆姆要建立垂死之家,所有人都不理解,这不就是浪费资源吗?难道不应该,把资源用在活人身上吗?
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重要,不论是生病的、残缺的、垂死的。也有人对姆姆行为,提出质疑,像摩提吉这样悲惨的贫民窟,怎么可能救的过来。什么国家啊,体制改革啊,balabala的理论。
可是就好比一个溺水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先把他拉上来,然后再谈别的。如果都没有人向他们伸出援手,他根本无力自救,只能等死。
还有人说她的举动很幼稚,知识客观上帮助了,只关注贫穷是不对的,应该去关注贫穷的根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很对。可是德兰姆姆帮助的都是些连手握鱼竿都困难的人。
姆姆说,社会的进展改革当然是必要的,但那不是我当下可以做的。如果一个人即将死去,就根本没必要关注他为何落入这般田地,列一大堆方案,我们只需要陪他坐着,帮助他平静有尊严的死去。
姆姆的行为重要感动了梵蒂冈教廷,他们批准妈妈建立仁爱传教修会,并且特批它不属于区域,属于国际型的修会,这就让姆姆可以把爱传到整个世界。
6
从一个开始
很多人质疑德兰姆姆,全世界这么多的穷人,你救的过来吗?那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德兰姆姆说:你看,对我正帮助的这个人来说,就有意义。
有人说:难道你打算把加尔各答数以万计病患伤残的贱民,都绑住了吗?
姆姆说:数以百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质疑者说:从眼前的这个1开始
姆姆笑了:我也是从眼前这个1开始,然后2,然后3,然后更多更多。
总得有人去照料穷人吧。我们不该对穷人期望太高,爱得从一个具体的人开始啊。
爱与慈善是不一样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的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个,照料那个,而不仅仅是丢过来一张支票。爱不是赞助,我们不该只是给钱,而是伸出温暖的手,替病人清洗一辈子都没干净过的身体,喂一口干净的水,把他看做一个人,给他尊严。因为他们都是些“不可触摸”的贱民。
很多人被捡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布满脓疮,擦洗的的时候脓疮迸裂,皮肤上都是蛆虫、呕吐物,可是德兰姆姆始终微笑,温和,亲自擦洗。很多刚被姆姆用板车捡来的垂死之人,都有自杀倾向,对修女们的帮助充满敌意,但是姆姆教修女们,用微笑,始终一视同仁的微笑,用微笑度脱众生。
有个印度教徒来感谢姆姆,“我终于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了。你们把不幸的人拖回来,然后再把他们背到天堂里去。”
7
拯救一切被放弃的人
仁爱传教修会迅速壮大,姆姆又建立了各种儿童之家。因为印度的堕胎、弃婴状况严重,因为贫穷很多孩子,一出生就会被父母遗弃和杀死。教妇女如何避孕,帮助穷人生产,劝导实行计划生育,但不是强制堕胎。
德兰姆姆有一段精彩的演讲:
上帝创造了一个富足的世界,足以养活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如果有人因为饥饿而死去,那一定不是食物不够,而是分配出现了问题。人们的奢侈浪费,导致穷人失去了这个权力,既有物质上的挥霍,也有精神上的不负责任。
没多久姆姆又开始建造麻风病人之家,给这些全世界都躲避、抛弃的人们一个家,教他们如何劳动,自给自足,有尊严的生活。因为麻风病患者,身体会一点一点融化溃烂,直到死去,所有国家对它异常恐惧。在印度,得了麻风病,不论你是穷人富人,会立即被丢到荒郊野外,自生自灭,所以很多人都在被病痛杀死之前,自杀或者疯掉。
因为德兰姆姆发现,这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放弃抛弃。病还有药可医,而被放弃是一种不治之症。
于是德兰姆姆开始奔走全世界,一直到临终前,都在为全世界的穷人奔走。为了省下费用,给穷人们和孩子们多一口粮食,她总是做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很多国家听说以后,都给姆姆特批了免费飞行,还把飞机吃不完的食物,打包给姆姆,带给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吃。
哪里有人呼喊“我渴”,她们就把上帝的爱带到哪里。姆姆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不要去远方寻找上帝,他不在那里,他就在你身边。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登山求佛让他看一眼真实的菩萨,佛叫他赶紧回家,打开门后没穿鞋的就是菩萨。这个人冲下山,打开门,看见自己的母亲光着脚急切的过来询问他饿不饿。《金刚经》里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从来都不需要非要到贫苦的陋室里,去寻觅穷苦和缺爱的人,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的近邻中,就有正在受苦的人。很多自以为善良的人到了姆姆那里,都会觉得惭愧,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谓的服务穷人,只是做些自己感到愉快轻松的事,而不敢真正的面对不幸。
不仅有安息之家,照顾垂死的病人,儿童院,麻风病小镇,艾滋病医院,就连俄罗斯的核意外,德兰姆姆也亲自带人到莫斯科,在切尔诺贝立附近建立各种救助中心。
所有被遗弃、放弃、嫌弃的人,在姆姆眼里都是基督本人。直到1997年德兰姆姆去世,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全世界有600多所会院,分布127个国家,4千多个修女,她每一个都认识。在印度就有170多所学校、孩童之家、麻风病疗养院,但是这个庞大的机构,全部的行政工作负责任,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旧打字机。
德兰姆姆每天除了必要的祷告弥撒,就是亲自照顾病人,打扫庭院、清理厕所、陪垂死的人说话,看望孩子们,或者到处奔走,为穷人们寻找药品和粮食。她从来不接受某个机构的长期捐助,也不接受政府救助,她要保护修女们仁爱的心,也不想应对政府复杂的流程文书。她相信越分享,越多。
她是20世纪获奖最多的人,一生大概有80多项荣誉。无论跟什么样的人说话,都会让对方立刻感受到,此刻你是她眼里最重要的人,无论对方是总统,还是乞丐,全力的分享对方的忧愁和喜悦。
8
上帝收走了福音
1985年,德兰修女曾经来访问过中国,1月冷冬天的北京,姆姆还穿的是那双破凉鞋和薄纱丽,只是罩了一件脱线的破毛衣。1986年,姆姆患了严重的白内障,1989年又因为过度疲劳,得了心脏病和关节炎,严重的发炎让她双腿变形,还做了一场手术。但是姆姆仍然在为全世界的穷人奔走。
1996年,她第三次发作心脏病,不久又染上了肺炎,天花,慢性肾病时,她还在照顾病人,她拒绝治疗,期望像穷人们一样死去,因为死亡对她来说,是回家,回到天父的怀里。
1997年,过完87岁生日后,9月5日德兰姆姆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天晚上加尔各答大雨倾盆,好像成千上万人的眼泪,所有宗教的人都来祭奠姆姆。整个葬礼,有军队仪仗队送行,除了印度的总统和总理,还有二十多个国家政要都来了,包括3个女王3位总统。整个近代史上,只有甘地和尼赫鲁有过这样的待遇。
在这个世界,也许只有德兰修女是真正爱穷人的,她不关心政治,不关心阶级、宗教信仰、种族,她只关心每一个具体的人。她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穷人,还从心灵上给予他们一生没有过的尊严。
我们都是普通人,圣人也是从普通人开始,我们都无法一开始就做到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从一桩小事开始,忠于小事,就是一件大事。
爱人,想我爱你们一样。Love as I loved you.
/好书推荐/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作者,华姿,文笔温柔慈爱。把德兰姆姆很多的话,译得非常好。里面有许多有关德兰姆姆服务穷人的小故事。读完传记,你会突然好想去做好事,感觉浑身都发着光。
简书作者:良木火烈的焦尾
微博@良木火烈的焦尾,分享我的生活
微信公众号:jiaowei108 更多文章,秘密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