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历史潮流历史.地理.人文

《自由大宪章》与国会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26人  爱文者小诸葛
爱德华一世

        理查德一世在位期间,穷兵黩武,长期在国外征战,王权由此而转弱。道其弟约翰统治时期,英国的王权遭遇了巨大的统治危机,公元1215年,贵族以武力迫使约翰签订了《大宪章》。

        公元1216年,约翰神死,其子亨利三世继位,又与贵族发生矛盾。公元1262年,贵族起兵反叛,俘虏了亨利三世。公元1265年,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击败贵族,亨利复位。

        公元1272年,爱德华一世即位,英国行政和司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从14世纪起,由于财政和形式的需要,国王不断召集议会,议会的作用也就逐渐凸显了起来。

理查德一世(1189年——1199年在位)

        1189年,理查德即位为英国国王,称为理查德一世。理查德一世在位期间,长期在国外征战,且多住在其在法国的领地,疏于国政,王权由此转弱。同时,由于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战争,理查德没有节制地向城市大量出卖特许状,从而使一批自治市、“地方自治体”迅速崛起,称为英国政治中的新的因素。

约翰(1199年——1216年在位)

        约翰是一位失意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国土沦丧、赋税加重、通货膨胀严重(像是现在的津巴布韦似得)。不论是平民、王室还是教会都同他有矛盾。公元1204年,在于法王奥古斯都腓力的首次斗争中丧失了法国的诺曼底。公元1213年,在于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斗争中失败,被迫承认教皇的宗主权。公元1214年,在布汶战役中再次大败于法王。公元1216年,在对外战争失败、国内叛乱不休的内忧外患中,约翰死去,留给年幼的儿子一个混乱的国家。

        约翰在公元1215年中被迫与贵族签订了《大宪章》。公元1215年,在大主教兰顿和舆论的支持下,贵族以武力迫使约翰在拉尼米德接受《大宪章》,《大宪章》主要的目的是确认各等级的权利不受侵犯,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以及尊重司法过程,使王权受法律的限制等。《大宪章》是英国建立宪法政治这一长远历史过程的开始。

亨利三世(1216年——1272年在位)

        公元1216年,约翰九岁的幼子亨利三世即位。公元1258年,为了限制王权,贵族们提出了《牛津条约》,公元1261年,亨利获得教皇的支持,废除了1258年的《牛津条约》。亨利在位期间,屡次为了征收新税而召开议会,这一做法引起了贵族们的不满。1265年,亨利在内战中被俘,贵族首领西蒙随即组建政府,以国王的名义治理英国。1265年初,西蒙召开首次议会,成员包括大贵族、王室成员、每郡骑士两人,每市市民两人,这是议会君主制的萌芽。同年,亨利之子爱德华领兵在伊夫夏姆击败西蒙,亨利复位。

爱德华一世(1272年——1307年在位)

        1272年,爱德华即位,在国内进行改革,中央政府由大法官法庭、财务署、咨议会和王室成员组成。而议会被保留下来了,在王室的控制下,作为一个税收机构而存在。在司法体制方面,重大案件在议会或咨议会协同下由国王处理,一般案件由巡回法官或在三个皇家法庭处理。

        爱德华一世是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位期间,奉行积极的内外政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正是凭借他所缔造的英格兰军队和战术,英国才能在几十年后的英法“百年战争”前期取得辉煌胜利。其次,《大宪章》制度在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时得到最终确立。因此在他统治时期的英国无意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英国议会君主制

爱德即位后恢复了与贵族的合作。公元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措对威尔士、苏格兰和法国进行战争的费用而召开国会,这次的成员构成完全效仿1265年的国会。此后,这种模式的议会便经常召开。国会的举行是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的明显标志。

《欧洲简史》

第四章第八节《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