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惧与慎独的工夫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第49天(2022-11-29)戒惧与慎独的工夫

        《中庸》言:“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戒慎”一节,当分为两事,“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如言“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是防之于未然,以全其体;“慎独”,是察之于将然,以审其几。(朱熹)

       

      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工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真是莫见莫显,无时无处,无终无始,只是此个工夫。今若又分戒惧为己所不知,即工夫便支离,亦有间断。既戒惧即是知,己若不知,是谁戒惧?如此见解,便要流入断灭禅定。”曰:“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

则独知之地,更无无念时邪?”曰:“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己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门人薛侃录)-阳明

      个人感言:

      关于戒慎的问题,也就是戒惧与慎独的问题。朱熹与阳明的观点不一样,朱熹认为戒惧与慎独是两件事,戒惧是防范于未然的一种提前预警,慎独则是体察到问题的存在不断反思其中的解决之道。阳明针对戒惧与慎独的问题,认为这都是在做本体的工夫,既然是在做工夫,儒家的工夫有儒家的工夫特点,佛家的工夫有佛家的工夫特点,儒家的工夫,或者佛家的工夫,同一个理念与信仰所做的工夫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戒惧是未知的东西,未知的世界,我们对于不确定的事物的挑战,内心有恐惧有担忧有提前布局准备,应该是一个正常的本能反应,对于这种反应,我们也需要做工夫,比如提前布局做好准备,设定目标打提前量,万一出现大的挑战如何?万一超过预期又如何?我们面临的坑在哪?如何避免踩坑?这需要做工夫,这个工夫就是戒惧,做好戒惧的工夫,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迎接挑战,不打无准备之战。慎独则是面对已知的东西,已知的结果,已知的问题,我们独自安静下来,进行认真仔细的反思复盘,哪些部分做的很好,哪些地方做得并不好,需要调整改进,我们需要做工夫,这个工夫就是慎独。

《王阳明传习录疏解》余超林解读之49: 戒惧与慎独的工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