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业和微笑曲线
1992年,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以作为宏碁的策略方向。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是高利润率的研发和销售,中间是低利润率的组装和制造。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37976/d0842c1279fe95ea.jpg)
随着高端制造业的提出,貌似打破了“微笑曲线”理论。高端制造业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对于哪些行业或企业属于高端制造业,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有网友提出了的一个衡量标准是: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15%以上;人均薪资水平达到15万元以上。根据这个标准,网友筛选出A股的六家高端制造的企业是:大博医疗(医疗器械)、铂力特(金属三D打印)、高德红外(红外热成像设备)、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设计加工)、北方华创(半导体封测设备)、航天发展(军品电子设备)。
这个网友的筛选结果存在遗漏,比如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占比20%以上,人均薪资30万以上,却没有入选。(本文不进行投资推荐,请不要根据以上分析进行投资)
从研发投入占比和人均薪资水平来衡量高端制造业,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参考。但是这个标准还是有问题的:
首先,研发投入占比15%以上,是否太高?据华为 2020 年财报显示,华为 2020 年拥有研发人员超 10 万,研发投入达 1419 亿,再创新高,研发占全年收入的 15.9%。上文的15%的衡量标准就是根据华为的研发投入比例设置的。
A股制造业一共2000家公司,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0%的企业有187家;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5%的有73家,超过20%的只有34家。
本人心目中的高端制造的代表是台积电,它是芯片的制造巨头,让我们来看看台积电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台积电营收11490亿台币,同比增长17.54%,归母净利润4303亿台币,同比增长14.71%,毛利率51.23%,净利润率37.48%。台积电从2015年至今,净利润率一直维持在35%及以上。台积电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8%,2016年至今一直维持在8%这个水平。
虽然台积电的研发投入比例不高,但是研发投入总量还是很大的(超200亿人民币),因为台积电的营收很高。再看其它知名的制造企业,如三星的研发投入比例约7%,特斯拉就低一些,只有约4-6%。国内研发投入金额前十的民企,如美的集团,研发投入占比不到3.5%(当然家电行业也不算高端制造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收入总量很大,所以研发投入总量还是很高的。
一般,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投入比例较高,到了成熟阶段,研发投入比例就会下降。所以研发投入比例15%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是太高了,个人觉得应该调整为:营收1000亿元以下,研发投入占比15%以上;营收1000至2000亿元,研发投入10%以上;营收20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比5%以上,或许好一点。
其次,这个标准只考虑了投入和人工成本,有投入,不一定有回报。更直接的标准应该是净利润率,比如要求净利润率10%以上。
综上,调整高端制造的标准为:
1.净利润率10%以上;
2.人均薪资15万元以上;
3.营收1000亿元以下,研发投入占比15%以上;营收1000至2000亿元,研发投入10%以上;营收200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比5%以上。
使用这个标准对A股制造业进行筛选,结果是什么?我很懒,没有算。而且我不推荐投资。
再回头看看高端制造概念与“微笑曲线”理论的关系。高端制造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是因为这个制造环节需要一些较高技术含量的工艺或设备,这其实是含有研发成分的制造,是结合了微笑曲线中部的制造和微笑曲线左边的研发的产业,其实与微笑曲线理论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