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问话训练
在心理沙盘的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刚从一个困惑中出来,又掉进另外一个困惑。
初学时以为找焦点是最难的,当终于会找焦点了,却发现还是走不出问话技巧的迷宫。基于许多学员都有这样的反馈,常承生老师举办了首次“沙盘问话训练营”,帮助学员们走出问话的困惑。
本来说是只招12名,结果到了开班前夕有的学员硬要塞进来,直到扩招到19名,教室再也装不下为止。可以看出来大家对提高问话技术的需求是多么强烈。
问话是沙盘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完整的个案是这样的:咨询师接待来访者,向来访者介绍沙盘规则,来访者制作沙盘,咨询师和来访者讨论沙盘,结束。
在讨论的过程中,咨询师跟随个案,运用技术进行催化,让来访者自我觉察,自我探索和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师是沙盘元素之一,是催化剂,不能过多强调自己的存在,不能对来访者产生投射、移情、控制、干涉,从而影响咨询效果,甚至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
怎么催化呢?首先确认焦点。在确认的过程中,也要用到问话。
然后围绕焦点展开问话。语言、肢体动作和表情等都是问话的一部分。
上一句问话的答案决定下一句问话的方向。不恰当的问话容易让来访者产生阻抗,或者误导、诱导来访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好比在化学实验里面添加催化剂。加错了,实验失败;加多了会炸锅;加少了没反应。加对了实验一定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问话技巧非常重要。既要把握问话的内容、语气、语调和时间节奏,又要准确、中正,更重要的是要润物细无声,让来访者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自己的内心,觉察和疗愈。
咨询师并非完人,大家都是在修炼路上,问错了也没关系,觉知了及时纠正过来,重新问就好了,反正来访者也不知道你问得对还是错。
当然,问话技巧提高了,一定会少走弯路,提高治疗效果。
问话问好了,一个个案往往三言两语就做完了,而且效果特别好。常老师的咨询经常就是这样。
这个高度对于我们来说遥不可及却又似乎触之可及。
01
在训练营中,大家反复练习、修正,遇到卡点就请老师督导。
一个组6-7人,每一轮有一位学员充当来访者,另外一位学员充当咨询师,其他学员都是观察员,一起完成个案。为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每个组的成员不断地轮换。
我们组的一个案例,大家讨论了半天,始终不得其解。
这个沙盘已经确认了焦点,就是来访者在沙盘中摆了一个不倒翁娃娃,说这是她当时的情绪状态:委屈、难过,而另一边她又摆了一个小女孩,说这是她自己。这样一来,沙盘中就出现了一个隐形的自己,一个真正的自己,同一个时空存在两个自己。这明显不符合现实常态。
情绪状态是自己感受到的,别人能肉眼可见吗?
一个人能分身成两个自己吗?
事是这么个事,但是不能这样问。问得太直接,而且是封闭式提问,里面就有诱导的成分,还有质疑来访者智商的嫌疑,听到这样的问话,来访者就会在意识层面运用逻辑思维,组织语言对抗问题本身,使催化无法深入,而催化的目的是在潜意识层面解决问题的。
事实确实是这样,当这样问的时候,来访者回答:我放在这里不就看到了吗?我没有分身,这个只是我的一种状态。
怎么问才能启动来访者觉察,让她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换了很多种问法,都不行。来访者始终感觉不到触动,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阻抗。
一般情况下,如果沙盘中出现了两个自己,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来访者调整沙盘,只保留一个,达到整合的效果。但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可是,我们卡在这里,找不到合适的问话,进行不下去了,实在没有办法,咨询师只好跳过问话环节,直接进入解决问题阶段,说:这里出现了两个你,假如只能保留一个,你保留哪一个?
来访者犹豫着拿走了不倒翁娃娃,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
可是,来访者手抚着胸口说:我很不舒服,这是你们要求我的,不是我自己要拿走的,中间好像少了点什么?
这可怎么办呢?来访者有未尽事宜,这个沙盘就不能顺利地结束。
02
还原沙盘,赶紧请老师过来督导吧。
常老师过来看了看,听了我们的描述,问了一句话:你的情绪状态和你的身体怎么分开的呢?
来访者答道:没法分开啊。
常老师:那怎么办呢?
来访者想了想,把不倒翁娃娃拿走了,笑着说:这回舒服了。
什么情况?就是这句话!怎么分开的呢?那怎么办呢?
这句问话何其巧妙!在假设来访者认知合理的基础上,探讨这种存在的可能性,促进来访者觉察。让来访者自己认识到不符合现实常态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大程度激发了来访者的自主性。
咨询师没有否定,没有评判,没有控制和干涉。
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
老师就是老师,高人就是高人!
醍醐灌顶!拍案叫绝!
老师把这个作为典型案例拿到课堂上讨论,结果大家也老半天想不出怎么问话好,老师说让我们小组的人都不要提示,必须“憋”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最后还是一位资深学员想出来了,看来还是做得多的人经验多呀!
03
常老师曾经讲过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常老师年轻的时候学打乒乓球,体育教练让他先练习发球,发完一万个球,再换姿式;
第二个故事: 常老师学摄影的时候,著名摄影家焦波说要把他的看家本领教给他,常老师好激动。结果他告诉常老师:你买1000只胶卷,照完了你就什么都会了。
难道这就是大道至简?还是熟能生巧呢?!
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用心,善于总结和提炼,感悟其中的奥妙,保持谦虚的心态和自信的底气,不断修正错误,才能持续提升。否则,练习再多,还是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