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
几位挚友在一起闲聊,有位妹妹“郑重其事”地说:哥除了“小气”,再没一点问题!众友笑成了一片,算是对此认可。本人对此也毫不掩饰地认可了。这种认可,即有嘻耍,其实也有真诚,因为本人确实就是有些“小气”……
家里的石榴几十年来,常爱小饮两盅,可每次不是老同学买单,就是老朋友买单,除非有急事求人,或着是白吃同学、朋友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一般情况下,自己很少“湿手”。虽然还掌了十多年不是“权”的“权”,却不敢带上三朋五友耍一下“豪爽”。因为手里实在没钱,只怕年近月终时,饭店老板拿上账本寻到家里要账。所以,虽然常常摇摇晃晃回家,但十有九次半都是白吃……这些,无不和自己小家出身有着很大关系。十一岁时,在外工作的父亲突然病故,三十六岁的年轻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在艰难困苦中维持着这个家。此时,家里还是生产队的欠款户。记得父亲去世后不久,队里要分铡草麦(也就是从麦秸堆里掏出来的麦粒)。因为每人只分两三斤,我们家也不过十斤左右,母亲便让我拿上布袋,排队去领。谁知,好容易轮到了我领,却因为是欠款户没资格,只好哭着回了家。母亲知晓后,全家哭成了一片……八零年责任制分田到户,在分农具时,所欠生产队80元左右的欠款才扣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自己长大上了班,可又面临着我们兄弟两个要盖房、结婚。此时每月二十八元工资,加上放映一场电影2毛钱补助,也就三十四五块钱。1983年花了1600多元钱和弟弟在村里盖起了第一座楼板平房。虽然我们兄弟两结婚财礼钱,都是大行大市一千元左右,但都得落到实处呀。弟弟结婚一年多,奶奶去世了,又是我们兄弟两个办理丧事。好在几年前,通过关系买到木材,把棺材早早做好了。否则,又得近千元花销。现在想起不算事,但在那个年代,自己每月虽然涨到38元,可这仍是我两三年的净工资……不到三十岁,人生应经历的婚丧嫁娶盖房子,自己早早就经历了。所以,常常把钱抠得必较紧一些。最主要的还是自已没有经济头脑,不会做生意挣钱,好多机遇都在手中漏掉了,只能靠口挪肚攒省吃俭用。虽然平时“小气”了一点,但令人难堪的逢年过节讨账上门的事情,从未发生过。更未因金钱问题和朋友们破过脸,成为别人不敢借给一分钱的“懒干受”。最使我感动的是母亲去世后,因回家必较匆忙,身上分文未装。可前来吊唁的多个挚友,你三千他五千,分别给我拿来了好几万元。还有一位老同学在外不得回来,打电话让我报卡号,他好给我打钱……其中就证明了同学朋友对我:一是情真;二是不怕;三是认可。
至现在,每当吃饭时地上掉下馍花,照样拾起塞到嘴里,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常常回响在耳边。说件不怕大家笑话的事:家里使用的牙膏,挤不出来后,再把后边剪开,然后用牙刷在里面掏着用,一支牙膏能多用十天左右。虽然省不了多少,但总觉得用完用尽才心安。
今天刷微信看到一个帖子,其中有句:“宁叫众人骂破口,不叫账夫围了门”。看后很有同感,咱虽然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成为亲友们的中心人物。但也没有变成账夫围了门的人。量力而行量力而为是我做人之根本。“面子”是空的,平安生活才是实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