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教师想法散文

有效努力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贝老师1978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独特的优势。

发现和识别自己的独特优势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它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也可以让人关注到自己优势的一面,更加自信。

一种不幸的情形是,你个人的最优势项在周围人的比较中也只是处于低位,如果你对这种差距视而不见,陷入对自己优势的自我陶醉中,反而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变得更好。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

我们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虽然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木桶理论最早是用来类比团队管理的。也就是对一个团队来讲,决定其绩效的不是组织中最强的那个团队成员,而是最弱的那个成员。这是因为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这些分工一环套一环构成了结构紧密的整体,所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表现。

公司中的每一个岗位都不容许存在能力平平的员工,而是要求每一个岗位都聘用能完全胜任这个岗位的员工。又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特点,大多数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长,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能力。所以在这些岗位进行招聘时,就更加倾向于招聘单方面才能突出的员工。

特别是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

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专注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但要是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有谁会愿意和你组队打怪呢?

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很多事情常常是“高开低走”,开局噼里啪啦打得不错,后面就慢慢没了声响,最后不了了之。所以虽然曾经倾心做过很多事,但是仍没有一件事做到了顶尖和极致。

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事事都追求完美的问题是,忽略了每个人所具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就那么点时间、那么点精力,如果每件事都追求完美,那么结果就是没有一件事可以做到完美。

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专注、坚持和一丝不苟并不是说要把与主业无关的其他所有东西都屏蔽掉或者抛诸脑后。专注是一种态度,但专注的行动是富有技术性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他可以学习的宝贵知识却是无穷无尽,他一旦作出学习某块知识的选择,就意味着付出了暂时无法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成本。

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能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事物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