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2023-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俸丽

这个标题,引自木心先生。这句话被很多人熟知并引用过,可是绝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出自木心先生。

这些天一直在看木心、陈丹青,如同吸毒成瘾般,欲罢不能。

感谢大数据的推送,一篇接着一篇。有时是同样的内容,有时是不同的角度,我来者不拒,一遍遍地看。

或许,想借此更多地感受文化大家的气息,沾染一点点木心先生的精神气质。

但我知道这是徒劳的,精神气质不是沾染得来的,是沉淀之后的自然发酵,是浸泡久远的浑然天成。

陈丹青是把木心先生带到中国、带到中国文化艺术舞台的人。陈丹青对木心先生的竭力推介,不是出于功利,也不是出于对木心先生思想与作品的珍爱,而是出于最朴素的发心。

所以,他在木心先生离世后,做了一件事:将木心先生的文稿整理并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读到、了解木心。

对于木心先生的尊崇者来说,有人喜欢看木心先生的文字,他做整理满足了这群人的心愿。他还想让这群人看到中国极致的文字表达与呈现方式,以及文字背后的思想。

对于陈丹青本人来说,他以这种方式延续着精神世界与木心先生的交流、对话,如同木心先生还端坐在他对面,还能与他侃侃而谈、心神共振。

在陈丹青心目中,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与木心比拟。他说木心是最特殊的一个,是心智特别饱满、特别高的一个人。

当我看到陈丹青说,木心先生没有了,我自己的那部分智能萎缩了。这个人没有了,我就没有一个人可以这样对话了。我被他这种彻心入骨的孤寂感所浸染,内心也陷入了无尽的悲凉。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了依托,犹如孤魂幽灵般,四处飘零游荡。这才是人生悲凄之极。

木心先生把人生至极的热烈的欢喜和人生至极的寂寞的悲伤,都贯穿在文学史里。于是,我订购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渴望在他的文字里行走、穿越,渴望通过读他的书感知他,渴望为我的灵魂找到一隅栖息之所。

随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