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不配说自己孤独——《孤独小说家》
几年前我一时激动,写了一部网络小说,可惜自己水平实在有限,寥寥无几的读着还包括我的好友、我的妈妈,以至于在码字的那个阶段几乎就是硬撑着码完的,根本早已丧失了最初写小说的兴趣与动力。
所以看到书单狗推荐的《孤独小说家》,毫不犹豫便买了回来。然而看完之后我却有些失望,我以为会在小说中找到自己当年憋文码字的孤独感的共鸣,谁知小说写的是一个人的无病呻吟,甚至从小说中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佛系与安逸,真是与心中期待相去甚远。
不过放下小说后,我却也因气愤而有些开悟,回想当时我绞尽脑汁,在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就是为了能够多码几百字,完全是为了凑字数达到全勤日更而拼尽全力,有时写完的章节自己都很难读下去。可又能怎么样呢,时间已经很晚了,第二天还要上班——我的工作是高危行业,精神不足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我那时真的给自己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却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以至于多年之后,同事仍时不时笑问:小说写得怎么样。而我只是勉强笑笑:早都不写了——当时写小说夜以继日的码字的艰辛有谁知?
纠结了这么多年,倒因看一本自己觉得十分一般的小说而受到了启发,《孤独小说家》中的主人公虽然丧偶,但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每结实异性便会被崇拜,异性缘超级好,虽然生活有些拮据,生计压力较大,但这些都不是孤独感形成的条件,反而会让他拥有幸福感好吧!
而当年的我,虽然没有生活上的压力,但无人倾诉,小说越写越烂。这种在精神世界里遭受的折磨我一度认为是真正的孤独,但是现在想来,我当时即使“孤独”,应该也算是“无病呻吟”。
一是因为我的初衷是有功利性的,我虽有些想法,想要创作一些我心中的故事,但我更多的是因为看到太多网络小说作者的光鲜,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要成为那样一个闪光的人,所以才会毫无自由地笨拙地拼尽全力,最后以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难看的样子结束。
二则是因为我的文笔我早已清楚,虽然多年来喜欢写作,也坚持记日记好久。但实际上我自己的文笔不过一般,只适合记记流水账。对于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建构、悬念的铺垫都只停留在幻想的阶段,根本没有系统化的学习和构思过,基本上就是写到哪儿算哪儿,缺少合理规划和够细,自然难以长久。
而以上两点又与小说质量息息相关,因初衷和文笔问题导致小说质量极差,从而没有读者买账,从而没有得到认同,从而内心焦虑,从而失去动力,从而铩羽而归。
这些情况造成的精神上的压力,因为不愿与人说,进而演变成无人倾诉、无人知晓的孤独,就不免是庸人自扰,不免是“无病呻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准备好之后再开始写网络小说,再开始挑战自己,但我一定要培养好心态,修炼好文笔,然后把自己头脑里准备写的故事在自己心里、笔下完美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