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人血馒头里有料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229人  夜问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收编于鲁迅《呐喊》小说集。

人血馒头里有料

        笔者为何首作了小说《药》的简介,只为阐述“人血馒头”之由来。小说里描述一件以“人血馒头”治病事件,以讽刺或暗喻的方式揭露了当时时代背景。

      那个年代的那一代人努力的使那个年代成为过去,用生命去翻页,作为晚生,至于那个年代怎么样,前辈们翻过去了也便翻过去罢,勿要过多评判和议论。

      先生的“人血馒头”一出,后继也有很多人用来标榜某些地方某些人做的某些不合理的事,多是借刀杀人之类用法;也有人用此来写了黑色的恐怖小说。但不管怎么用,人血馒头都是血腥和恐怖的。

      我读先生的小说《药》有三遍之多,其间还有很多次的半途而废,我确信在看各位中也有同我一般人。而看过的大多数人的语评多带“封建”“迷信”的色彩。而此刻,笔者不再去评判当时社会,也不分析写作意图,只把人血馒头里面的人物扣出来,塞进我们平凡人的视角,供诸位观读。

    不过通读了先生的几篇文章的后,有位读者的评价是我十分喜赞的,忍不住要和诸位分享:鲁迅先生的特质,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怀。先生面目坚毅,为中国注入一剂剂良药,《狂人日记》像一剂疯药,好歹缝紧了一些吃人大口;《孔乙己》像一剂愚药,令学子们拍拍大腿,猛然醒悟;《药》则是最苦最良的药,它苦的令人无可奈何,苦的令人哑口无言,苦的令我们新时代的人读后都默然悲戚。

        是啊!疯药治疯,愚药治愚,可这最苦的良药却苦得令人哑口无言呐!

        人血馒头这剂药里有苦得无言的亲情。华栓夫妇年衰体弱,可在要救治儿子痨病的这件事上 ,可一点也不含糊,积累大半辈子的积蓄毫不犹豫的便拿了出来,临走时的华栓老头料想儿子安然睡下才放心上路取药,华栓老头走在买药路上的心理活动——老华栓感觉自己又有了年轻时的劲儿,走起路来分外大步,这是一种多么想要买到药治好儿子病的急切心理。这剂药不是中药西药,而是浸了人血的馒头,纵使老栓心再不忍,为了儿子,毅然用积蓄交换。在亲情面前,人们又有几多选择呢?

        人血馒头里有苦得无言的冷漠。茶馆里的人没有人在乎死去的人的悲惨和死去人家属的伤痛,一个鲜活的生命,可以说出“那小家伙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此等轻视生命的总结,实为不是自己家里死人便无关自己痛痒。当然,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人血馒头里有苦得平凡人同样无言的痛苦。又是清明,分外寒冷,但这天气的寒冷岂比得过两位老妪心里的冷!他们是平凡人,有着同样的情感和痛苦,在丧失亲人的悲痛中,那条有着明显分界的小路,已然消失。夏家的人血馒头换不了华家儿子的命,人血馒头纵然有再大功效,也只是悲剧的开始……

    注:本部分为鲁迅先生《药》的感读。小生愚拙,智者见智,勿吝赐教。

下一篇:《明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