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秘密(3)
国家要加强国企自有国家的道理,但是我却觉得国企不是什么好东西。小型国企是败家子,大型国企就是怪兽。一个从来不对国民分红的经济体,却总打着国有的名号来榨取百姓的血汗,这样的经济体是不会得到我的好感的。
国企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已经成了国家巨大的包袱,自己本身没有有意义的产出,却不停地伸手向国家、向银行要钱,而且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如何改革国企,提高企业的活力,就成了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时在诸城有个叫陈光的特别出名,主政诸城时曾因为大肆拍卖国有企业而受到朱总理的关注与赞赏。国有企业拍卖给私人,企业竟然像脱胎换骨一样,突然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扭亏为盈都是小意思。一场卖国企的秀,竟然让政府甩掉了包袱,让企业获得了重生,让职工获得了更多利益!资本主义或者说私有制在国企变身秀中的作用展示的淋漓尽致。
陈光在诸城干得很嗨!先是卖企业,实在卖不掉就白送。所以人送外号陈卖光、陈送光!后来陈光到了菏泽,仍然继续地做着卖企业和送企业的工作,好像国有企业改革只有一卖了之一条出路。为什么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成了政府的包袱?为什么拖了地方经济的后退?为什么成了银行的窟窿?公有制的制度优越性去了哪里?社会主义思想优越性、先进性为什么干不过私企的自私自利?
当然,这些都是外话,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是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其实就是国民第三次大赚钱的良机。县里的机械厂、造纸厂、纸箱厂、冷藏厂等一干国有企业,纷纷易手,曾有南方的商人,用皮箱带着钱,从南往北一家一家地收购县市的国有企业,白菜价的国企可真是买到就是赚到!他们将买到的企业恢复生产,然后重新进行评估,再按新的估价抵押给银行,从银行拿到的贷款都可以够再买几家企业的。其实还有玩得更好的,他们把这些企业打包,然后拿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上市,于是又一批靠收购破产国有企业、靠企业上市摇身变富的贵族也诞生了。
也许有人觉得收购企业会需要大笔的资金,但是其实那时收购一个县里的国企也就省城一套房子的钱。而且聪明的人根本就不想花自己的钱来玩这种游戏,常见的做法是先从银行拿钱收购企业,把资金注入企业恢复生产,然后重新高评估企业估值后再将企业抵押给银行,还掉银行贷款后,企业就成了自己的了。
这个游戏怎么看怎么像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因为确实是没有花自己的一分钱,就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收入了囊中。当然这么诱人的游戏是否能落到自己头上,还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罪与非罪、罚与非罚,里面还是有很多道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