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狮专家微课笔记

20190121-智慧妈妈的情商课(下)

2019-07-06  本文已影响4人  毛豆妈妈1

课程名称:智慧妈妈的情商课(下)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1.21

主讲老师:胡轶群

整理人:嘟嘟的小姐姐

校对人:白米

编辑人:毛豆妈妈

点击查看“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集体亮相介绍

课程内容:

九、情感宣泄:

举例: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和客人很高兴的聊天,孩子几次想插话都被妈妈不耐烦的打断了,客人走时,妈妈让宝贝和客人说再见,孩子却说我讨厌这个阿姨,妈妈觉得尴尬,孩子说讨厌这个阿姨其实是借题发挥,因为妈妈只陪阿姨不理他了,宝贝受了冷落,为了引起大人注意,被妈妈简单拒绝了,他把不满失落的怨气迁怒到阿姨身上,妈妈应笑着说,我知道你不是不喜欢这个阿姨,而是妈妈和阿姨说话,冷落了你是不是?平时孩子会移情宣泄的事件会有很多,不听话,小题大做,因为大人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看来都是大事,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小题大做或者是借题发挥,成人要及早发现并且适当引导,只有让孩子认识并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有家长说,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脾气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又哭又闹,怎么哄都不行,有时像和家人有仇一样,又踢又打。宝宝在幼儿园到底受到怎样对待,让孩子就一点小事又哭又打,孩子受到了什么委屈?为什么会让宝贝性情大变呢?一方面刚入园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入园焦虑,比较内向的宝宝情绪不敢发泄,想哭不敢哭,压抑了一整天情绪,回到家里,在信任的亲人面前感觉安全了,所以释放出来。另一方面,宝宝会觉得亲人把自己送幼儿园心怀不满,为什么我不想去,还一定让让我去?在幼儿园没有亲人陪伴我好孤独害怕呀,这些情感,宝宝都不会自己表达出来,但是却会压抑在宝宝心里的,所以呢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小题大做,用发脾气的方式宣泄对大人不满以及在幼儿园受到的压抑,这也是典型的移情宣泄。家长不懂孩子心理,为什么越大越不懂事,孩子本来情绪出现问题,我们不懂孩子行为背后出了问题,反而雪上加霜。

再举一个人小脾气大的事例,现在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脾气却不小,一丁点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家长不得不投降孩子,其实孩子是借着在地上打滚等表达内心不满或愤怒情绪,这种宣泄方式对孩子来说使用起来最直接最有效,而且这是一种本能。

如果是偶尔情绪失控,对孩子身心影响不大,但经常失控,就会对健康和性格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采用一些方式进行引导:1.限定时间哭;与其大声讲道理让孩子发泄心中不满,还不如和孩子来一个约定,就是允许哭,但要有时间限制,比如:宝贝很生气或很伤心,那你就哭吧,可以哭,到三五分钟就可以停止,如果感到很生气,可以大声的把心中不满或者说愤怒、道理都讲出来。

2.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有时孩子的心事不愿意和大人讲,我们可以让孩子选一个知心玩具,作为孩子的知心伙伴,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你的喜怒哀乐,这个伙伴都想听,都想和你分享、分担,如果你把你高兴的或者不高兴的事告诉他,他和你一样高兴或者不开心,他和你分担一半,就是让孩子把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不要长时间憋在心理。

3.适当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尽快从坏情绪走出来,有家长学会了共情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是对的,要掌握好度,有的家长度没有掌握好,跟孩子共情1~2小时,其实原本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搞得像电视剧入戏太深,孩子不良情绪越长,越不能平复,2~3岁之前的孩子,注意力是非常容易转移的,所以可以运用情绪转移法转移孩子情绪,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

4.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绘本;举例《生气汤》,对缓解和疏导孩子内心的愤怒或者不满是非常有效的。利用图书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和管理。

5.找一个发泄物品发泄情绪;在家中找一个区域作为孩子的情绪垃圾桶,比如说涂鸦墙,平时可以随意画,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可以在涂鸦墙随心所欲的乱涂乱画,引导孩子用笔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宣泄出来。过后还可以对话进行解析:原来你心里有那么多的愤怒呀?可以讲给妈妈听听吗?

如果孩子用乱扔东西这种行为来发泄情绪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扔,要找一些不怕摔,摔不坏的东西,告诉他哪些是可以扔的,哪些是不可以的,设立一个规则。不正确的宣泄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会助长孩子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还会使孩子在性格方面趋向自闭,退缩,缺乏信心,甚至会导致孩子有攻击性,或者是含怒不言,自伤。帮助孩子很好的宣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曾经有个倡导,就叫“哭吧,宝贝”。幼儿行为有时候缺乏思考,冲动性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幼儿期和婴儿期,有破坏性攻击性,当孩子因为疼痛哭,或者受委屈哭,害怕哭,成人应给予理解,不能阻止孩子哭。其实对孩子而言,哭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宣泄,只要不是无理取闹,我们也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要求孩子坚强。

举两个不同的例子,看看不同的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比如说孩子因为摔了一跤疼痛而哭的时候,一种说法:宝贝,你要是觉得很疼,那就哭出来吧,哭一下就好了。另一种说法:宝贝不哭,宝贝最坚强,最勇敢了。

比如宝贝为故事当中的角色而哭的时候,一种说法: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吧,不用憋在心里。另一种说法:小蝌蚪又不是人,有什么好难过的,别哭了,再哭就不给你讲了。

同样一个故事,运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孩子内心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比较一下以上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哪一种更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呢?幼儿时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幼儿对个人情绪情感宣泄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去合理的宣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成人去及时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去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在运用方法的时候,提醒两点:1.为了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当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情绪转移法转移注意,任务委派法宣泄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2.让幼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脾气,而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孩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渠道,来宣泄不良情绪。

十、将计就计

举例:

小孩都对电灯开关感兴趣,一会儿开一会儿关,不让开还不高兴。为什么小孩都喜欢按开关呢?因为他这样简单动作让事物发生变化,灯一按,亮了,再一按又灭了。这个时候不要指责孩子,可以来一个将计就计,把每天开关灯任务交给孩子,满足他的探索行为。就开关灯这件事,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一系列的活动,白天跟孩子一起观察,太阳高高的挂着天上,到处都很明亮,所以白天不用开灯。晚上太阳落山了,天黑了就应该开灯了,开灯前房间是什么样的,还能看到东西吗?关上灯是什么样的?感觉周围变化培养观察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关灯黑,电的重要性,做一些小实验,或者读一读相关的绘本,可以说一举多得。

再举个例子,小孩子都喜欢在电梯里按电钮。这时候教育的机会就来了,喜欢按,让他按,不够高,抱起来孩子会很高兴。借助这个事件就可以将计就计告知孩子乘坐电梯的规则,可以让你来按楼层,但是不能乱按,可以要求孩子认数字。电梯上行就正着数,下行就倒着数。还能知道单数,双数,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都搞清楚了,这样是多好的事情。生活就是孩子最生动的大课堂,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习和教育的契机。我们就应该善于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因势利导,成人教在有心,孩子学在无意。

其实将计就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随机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欢撕东西,刚买的新书拿来就撕,这时候可以满足孩子想撕东西的欲望,但是要告诉孩子,什么可以撕,什么不可以撕,不要撕新书,我们可以找一些看过的旧杂志来玩撕纸的游戏呀,比如你撕一个三角形,我撕一个梯形的撕图形游戏;或者撕面条,你撕粗的,我撕细的;或者撕小动物,你撕一条小蛇,我撕一只小兔子,可以把这些都贴在本子上。

再比如孩子喜欢扔东西,找一些不怕摔得东西,满足孩子的意愿,告诉孩子什么可以扔,什么不可以扔,可以扔抱枕,小皮球,也可以和孩子制造一些可以扔和摔的玩具,空的饮料瓶等就是很好的道具,里面装上豆子等,摇晃和扔的时候孩子都会很感兴趣。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动的,闲不住的,喜欢探索的,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很有价值的,只要我们成人能够善于利用发现将计就计的这种做法,把握契机,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是最自然的,也是最不留痕迹的教育。

当孩子提出一些看似过分的,或者说是异想天开的要求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严词拒绝,或者说苦口婆心的去说服孩子,将计就计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教育,或者是借着正在发生的事件,因势利导,将计就计,既满足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又可以让孩子在其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十一、拟人童话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我从哪里来的?有的家长敷衍了事,这种回答问题没有解决,孩子更加困惑,如果指责孩子,又会挫伤孩子求知兴趣,那这个时候用可拟人化的故事,就可以给大家借鉴,故事讲完,孩子继续追问,可以找关于生命教育图书绘本,如《小威向前冲》,拟人童话可以把一个不好解释的事情表达自然、唯美、生动。

有的宝贝胆小,晚上怕黑,做游戏需要爸妈陪伴。看到蚊虫会尖叫,孩子为什么会胆小?有多方面的原因,先天气质有一定的因素,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开朗活泼,乐观外向,有的内敛文静,但是胆小还是跟后天教养方式有关,比如说父母包办代替,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都由他人代劳,那么这样孩子得不到相应的锻炼,经验不足,做事就有畏难情绪,一遇困难就缩手缩脚,还有就是过度袒护,遇到情况保护过度,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遇到情况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会回避逃避。还有就是经常数落、批评、唠叨,让孩子失去信心,担心自己不够好,慢慢产生自卑心理。吓唬恐吓,不听话大灰狼吃掉你,消极暗示没有安全感。还有在外面时,他会时刻恐慌担忧,自己会不会被带走,担心爸爸妈妈亲人不要她了。封闭不与外界交流也会造成胆小。

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童话故事中卡通影像可以给宝贝做榜样影响孩子,比如《狮子王》中的小狮子辛巴。幼儿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三岁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叫做泛灵心理,小孩子把生物想象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拟人化符合小孩子心理特点,根据生活经验引起共鸣送玩具回家,拟人化符合孩子心理特点。拟人童话法比较适合三岁之前的孩子。

十二、自食其果

小孩子都好动,喜欢钻桌子之类,妈妈提醒了也没用,终于有天就碰到了,宝贝一下子哭了。妈妈应首先看宝贝受伤没有,如果不要紧,不用紧张哄孩子,冷静对待,既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为了哄孩子不哭而说一些迁怒于椅子的话。平静地和孩子说摔跤很疼,妈妈也很心疼。摔跤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不小心了。为了增强孩子安全意识,可以借机教育孩子。你刚才在哪儿摔倒的指给我看看?以后再玩的时候你的小眼睛一定要仔细观察,躲开伤害自己的东西,可以给椅子道歉。当孩子对家长的提醒充耳不闻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孩子尝试自己行为后果,让淘气的孩子在体验中接受教育教训,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环境,把家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全部包起来,家里的安全隐患要排除,但不应该保护过度,在家的确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岛,但孩子外出了该怎么办呢?要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如果孩子从来不知道哪些是安全隐患,没有体验过受伤就不知道如何防范,小伤没什么了不起的,家长不要小题大做。

针对拖拉磨蹭这种行为,自食其果的方法就很适用。常有做事慢半拍的孩子,跟性格有一定关系,有的因为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可能是不懂得做事情的顺序或者说要领,所以做得比较慢。或者他想逃避,根本不情愿做这件事,所以就拖一会儿是一会儿。还有受家长影响,有的家长都是做事拖拖拉拉的,也会影响孩子。家长平时催促的话太多了,孩子不厌其烦,养成的养成习惯之后就恶性循环,平时好言好语和孩子说话不管用,发火才开始行动。

所以要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拖拉磨蹭带来的后果,比如因为出门前磨蹭,很喜欢的电影到了电影院后演了一半;上学迟到被老师批;因为磨蹭所以没赶上班车只能请假。让孩子体会到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孩子在承受行为之果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适时的循循善诱。不要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马上帮助解决,孩子体验不到不良习惯带来的后果,所以就总是履叫不改。

慢吞吞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一次或偶尔教育不能从根本改正。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有一定改善。自食其果,就是体验教育,只有孩子体验了才能有感悟。比如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就应该道歉或者赔偿。忘了带书包不要送,让他想办法,自己回家拿,因为是自己疏忽的,所以后果就应该要自己承担。

最后提醒三点:1.自食其果法的运用,一定要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使用。2.孩子在体验自己的行为之果时,成人不可以冷嘲热讽,态度要平和,适当安抚。3.孩子在体验后果之后,要进行适当安抚,循循善诱的跟孩子分析事件。

十三、洗耳恭听

举例:

小虎爸爸喜欢养花,小虎也经常帮爸爸浇花。有一天,小虎爸爸看到小虎把花儿连根都拔出来坐在地上研究呢。爸爸气愤的要打小虎。妈妈走过来,突然想起前几天看过的小故事:父亲有两个孩子,有一天父亲正在教孩子使用割草机,妻子突然叫他,就在他们交谈时,孩子就将割草机割到花圃中,把花全割了,花圃毁坏,父亲失控了,对孩子吼叫。妻子走到丈夫身边说,我们是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小虎妈妈也是拉住爸爸说,花没有了可以再买, 孩子和花哪一个更重要,先听孩子怎么说。小虎妈妈说:我知道你也很喜欢这些花,把这些花拔下来肯定有你的想法。我和爸爸都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虎最后说我想看看花有几只脚?花的脚长什么样?为什么站在花盆里?父母听了孩子行为动机后真的很庆幸,没有因为孩子破坏行为而惩罚孩子,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理由。

小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孩子都是喜欢探索尝试的。小虎学了童谣以后萌发一个念头,想知道花有几只脚,有了想法之后,他付出行动,当时只是满足好奇心,没有考虑到爸爸的感受,以及花被拔出来之后会不会死掉这些问题。如果小虎的爸爸当时打了小虎,可能就把孩子的好奇心一块打掉了。孩子以后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了。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是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认真听孩子的话,不仅是对孩子人格尊重,同时也是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有效手段。

再举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事例:妈妈接妞妞回家,妞妞看妈妈来了,拉着妈妈手急匆匆往外走,老师和他说再见也不回头,赌气撅起小嘴,妈妈问宝贝怎么了,为什么今天没礼貌,也不和老师说再见。宝贝回答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妈妈说:那你一定是犯错误了,要不老师怎么批评你。妞妞说没有,我就是没有,一边说一边哭起来。认同孩子感受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我们换一种沟通方式看有什么不同,洗耳恭听方式和孩子沟通,感受表示理解。哦!原来是挨批评了,挨批评滋味可是不好受,能不能和妈妈说说是怎么回事?妞妞说:今天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在一个跳跳羊上玩,去厕所回来跳跳羊被小朋友抢走了,我就把小朋友推倒了。老师没有批评那个小朋友,批评我了。妈妈听了孩子的叙述,没有判断谁对谁错,耐心听孩子述说不打断孩子,等妞妞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心结也解开差不多了。妈妈再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告诉她正确方法。妈妈说:跳跳羊是幼儿园的,你离开了,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玩,把小朋友推倒不是好办法,这样做是你的不对。你如果想上厕所,可以和小朋友商量。现在就是给孩子支招了:我想去厕所,你帮我看着,等我回来我们轮流玩。这样沟通孩子是不是会更容易接受些呢?

我们来解析孩子的心理:妞妞说老师批评她,不服气,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错,是小朋友侵犯霸占了她的玩具,觉得自己只是进行了自卫。在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还生气呢,所以不给老师说再见,这时候妈妈不但没有认同孩子的感受,而是说你一定是犯错了,要不老师怎么批评你。孩子觉得委屈,觉得妈妈不理解她。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说教都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

洗耳恭听是沟通和了解孩子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就是因为家长用的错误方法:1.缺少耐心,当孩子在说的时候经常打断孩子发表想法,没等孩子说完家长不耐烦了,表情话语打消孩子沟通欲望,孩子是能感受到你的不耐烦和不满的。2.主观,觉得大人都是对的,小孩子都应该听大人的话。3.不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得不到帮助还会挨批评。4.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给孩子支招也没有做坚强后盾,孩子觉得和你沟通没意义。5.有的家长做不到守口如瓶,有时孩子和你说事情,她不愿意和别人说,希望你保密,但家长和老师说了,和小伙伴说了,有的时候孩子会讨个说法,孩子不信任你,所以有心里话不和你说。

运用洗耳恭听法掌握以下几种原则:1.倾听孩子说的话,专注耐心,不要让他感觉你在敷衍他;2.孩子叙述不打断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3.理解孩子感受,用恰当词语表示认同孩子。

十四、袖手旁观

举例:

孩子在沙池里玩,家长聊天,小强、文文因为推小车争执不下,两人紧握小车把手互不相让,文文妈妈急忙赶过去支援:是我们家文文先来的,你让给她先来。小强妈妈走过来说:小强和文文都很能干,都想用小车推沙子,车子就一辆,你们两个都抢着不让,这样沙子谁也推不了,你们两个动动脑筋,相信一定会想出好办法。文文想出一人推一个把手方法,试一试感觉很难配合,车子推得东倒西歪。轮流推每人一次,再后来配合默契地一个人前面拉,一个后面拖,工作效率和热情越来越高。

小孩子一起玩耍因为争夺玩具引发战争,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不发生危险大人不要过多干预,最好“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解决。因为孩子遇到困难他会本能的向身边家长求助,这个情况家长可以装作没看见没听见孩子求助信号,让孩子打消依赖大人的想法,自己面对一切,自己动脑筋解决。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和建议,有勇气积极面对。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因为在家里玩具都非常多,独生子女就更不需要和其他人分享,所以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争抢玩具现象非常普遍。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大人介入孩子也会解决,有的时候暂时吃点亏也是体验和锻炼,如果大人总是帮孩子解决,这样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胆小、独立性差、没有主见的性格。

建议家长大胆放手,遇到事情让孩子大胆去处理,袖手旁观并不是撒手不管,提前教给孩子一些方法。比如和小伙伴交往怎么和小伙伴表示友好?微笑、点头、交往时必须会说的语言。如:我们一起玩吧,能借给我玩一会儿吗?我的玩具也很好玩,我们换着玩吧?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分享合作意识。家长要观察孩子如何应对矛盾的,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吃亏受欺负了,也不能指责孩子或者骂孩子,伤害孩子自尊心。越骂孩子越胆小,越没自信。建议回家之后家长再跟孩子处理这件事,为孩子支招。

比如今天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首先我们安慰孩子,话语拥抱,再和孩子说前因后果。最后再讨论一下如果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讨论方法写下来分析一下,哪种方法可能达成的后果跟孩子有预案,这样才能放心袖手旁观。再举个例子:给孩子买一件新连衣裙,孩子想自己穿,要出门了还慢慢吞吞,妈妈非帮她穿孩子哭闹拒绝,你帮她穿,她就脱下来自己穿。搭积木时你帮他完成了,他不但不领情还很气愤地把积木全部推倒。这是为什么?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小时候什么都要依赖大人,现在自己长大了,不喜欢大人代劳,喜欢尝试自己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好,大人会说你不会,我去帮你。大人会说别做了笨手笨脚的浪费时间。孩子的想法没有被认同或实现,是成人在孩子没有尝试时就否定他的能力。所以孩子就会发脾气抗拒你,你帮他做不但不领情,还要重新来。

从出生10个月到6岁这个阶段,有几个时期都会出现我想自己做这样的强烈愿望,在这个敏感期内,大人如果不懂给孩子提供锻炼实践机会,包办代替,孩子就不再愿意自己做事情,就会对大人产生依赖,以后你再想让孩子自己做,就不容易了。我们知道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如果不是赶时间,就可以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试着做。必要的时候可以争取孩子的同意,给予一定建议和协助就可以。比如需要我帮你拉一下拉链吗?如果的确要赶时间,可以这么说:妈妈知道你长大了,会自己做事情,不过这次时间来不及了,这次我先帮你做,下次你自己动手做好吗?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给他足够尊重,不是去强迫,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很通情达理。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不一样,幼儿园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理能力很强 ,但一回家就什么都不自己做了,家长觉得很奇怪,在家在园为什么表现不一样?小孩子都具有从众和爱模仿的心理。在幼儿园看其他小朋友都自己做,他也会自觉跟着模仿。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要求是一致的,不是这次你自己做,下次老师帮你做,群体生活老师想帮也帮不过来,所以给了孩子锻炼机会。回家没有群体榜样的氛围,孩子也摸透了规律,自己只要耍赖,爸爸妈妈一定会提供帮助。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环境和要求不一样,如果家长坚持原则,放手让孩子去做,就不会出现两面人现象。培养孩子自己做事情,家长应耐住性子。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要有耐心等待孩的慢,孩子年龄小,手和身体协调能力还不够好,有时候孩子就会显得笨手笨脚,家长要带着足够的耐心和欣赏的目光去等待;2.提供动手操作指导,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情,孩子要反复练习很多次才能做好。比如吃饭时拿勺扶碗,饭不撒,清楚做事要领方法,做起事来孩子不会有畏难情绪,做事速度也会加快很多;3.预留出等待时间,为避免迟到早半个小时起床,出门前早半个小时准备。因为时间不急,没有足够时间让孩子做,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能力永远不能提高;4.学会做一个懒妈妈,让孩子主动做事有时要用一点小智慧。比如说:孩子,我现在忙,等妈妈忙完,帮你做。孩子可能等不及就自己尝试做,或者给孩子鼓励,你先自己尝试做,妈妈相信你能行。有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耍赖,妈妈今天太累了,帮不了你了,你看怎么办?让孩子动手做不仅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也是一种智能发展,开发孩子在动手做事情当中,会刺激大脑活动,注意观察孩子动手能力发展,不要用你的爱心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袖手旁观”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让孩子做的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2.做之前要有准备和铺垫;3.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催促责骂孩子;4.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鼓励,做不好要帮助孩子支招。

十五、善意欺骗

提到欺骗两个字,家长会说这不是教孩子撒谎吗?当然不是,因为前面有“善意”两个字。比如我们给父母买东西父母嫌贵,欺骗父母说很便宜,父母高高兴兴接受。父母有时身体不好,欺骗孩子说很好,不用担心。有时候我们大人都接受不了的残酷的事实,何况孩子呢?他们的心灵还是那么稚嫩。举例:有一个小朋友和妈妈在路上捡到一个小狗 ,有一天小狗死了,妈妈欺骗孩子,说狗妈妈来找他了,对于狗狗找妈妈,孩子可以理解的,孩子生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以实相告,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成人可以花心思编造一个合乎情理的善意谎言,让孩子欣然接受事实。

在新生入园阶段,很多孩子会哭着找妈妈,让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老师也会假装给妈妈打电话,然后告诉孩子妈妈已经知道孩子很想她了,下了班就会马上来接宝贝回家,孩子就会很高兴,安心的去玩,偶尔使用善意的谎言,能帮助孩子赶走不良情绪,走出困境,

“善意谎言”使用时应注意:1.要正面的引导,善意欺骗只是偶尔使用,在特定事件中使用;2.把握好度。

十六、积极暗示

举例:为什么孩子病一场,脾气就长一长?孩子生病妈妈心疼,全家有求必应,等孩子病好了,脾气却大了,为什么?正是因为孩子生病期间得到了家人的消极暗示,全家人兴师动众的紧张气氛让孩子觉得我是全家人的中心,我生病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妈妈掉眼泪以及奶奶的指责给孩子形成暗示:我生病是你们的错,我受了很大委屈,家人在这时候对孩子有求必应,又让孩子感到平时有要求得不到满足,但生病的时候家人都会迁就,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生一场病脾气长一长的现象。

正确的方法是:积极暗示,心疼孩子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疼在心里,笑在面上。积极乐观感染孩子,妈妈可以和孩子聊天:宝贝,妈妈小时候也和你生过一样的病,妈妈害怕打针。打针也会哭,不过疼也得打,不然病怎么会好,不过打针也没什么可怕的,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爸爸可以和孩子说一些关于生病的笑话或者幽默的故事,孩子在家长的积极态度暗示下,就会领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生病,是很正常的事,孩子病了就要积极面对,生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孩子生病期间和孩子看一些绘本,让孩子在榜样的激励作用下,积极与疾病斗争,从而通过生病培养孩子不娇气,乐观,坚强的品质。

举个例子:有次去朋友家,我带了很多南方水果,朋友家三岁的小宝宝被水果吸引了,我拿了一个给她,她妈妈说她才不吃呢,不认识的水果她不吃,宝贝听到妈妈的话转个圈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宝贝又跑过来对那些水果产生好奇,我就拿一个水果给她,妈妈又说她没有见过的水果不会吃的,他也不吃整水果,要打成果汁,宝贝看了妈妈一眼又走开了,妈妈没有留意宝宝的表情,还有一个朋友买了榴莲,我们都吃,孩子看了一眼就跑了,孩子转身瞬间,我看到宝贝想尝试又不得不放弃的失落,当时感叹孩子自控能力和大人产生的影响,看到大人都在吃,三岁孩子居然忍住不吃。其原因就是每当她想尝试的时候,妈妈暗示她提醒她,不认识的水果是不能吃的,水果要榨汁才吃,孩子两次放弃了。孩子有时候也许是偶然行为,如果不断成人强化,孩子就会认同并且逐渐内化成固定习惯,暗示的力量要远远超出我们意料。

家长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没有注意到这种做法对孩子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类似这种无意识的消极语言在家庭中是很普遍的。比如说我的孩子不喜欢吃姜和胡萝卜,剁碎的饺子馅里他都能挑出来。我的孩子胆小,害羞,真拿他没办法。我家孩子喜欢吃肉,离开肉不吃饭。以上这些话都是消极暗示的语言,说了几次特别是当着其他人面说,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认同,我就是这样,积极暗示能给孩子正面影响和激励,消极暗示给人的是负面影响,使人情绪低落还会颓废,会让缺点更加严重。成功学让我们每天说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这些都是自我暗示,催眠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可见暗示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作为家长自己一定有阳光积极心态,妈妈阳光,孩子才能阳光,妈妈每天愁眉苦脸,孩子敢兴高采烈吗?所以我们提倡钻光明的牛角尖,乐观的牛角尖,不要钻黑暗的牛角尖,沮丧悲观的牛角尖。

我们去少年管理所,发现问题孩子无一例外都是问题家庭的产物,他们有些看起来桀骜不驯,但是你的话语如果真正打动了他或者触动了他内心的世界的心结的时候,他的眼泪会马上流下来,有个孩子对我说:我的妈妈就是巫婆。我很奇怪,为什么会用巫婆来形容自己的妈妈?孩子说:因为我妈妈说的话都应验了呀,妈妈说,就你这个样,早晚被学校开除,我就真的被学校开除了。你这个德行就是谈了女朋友也长不了,果然我被女朋友甩了。她还说你早晚会进监狱,这不是也应验了吗?

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你心里想的什么,嘴里说什么,孩子就是什么,积极暗示对教养小孩子来说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善于发现,抓住孩子一次或偶然好的行为,然后积极暗示和诱导。比如看到宝宝在很认真的看书,妈妈就可以大声对爸爸说:快来看,我们家宝贝看书多专注啊,看的入迷了,叫她都没听见呢。这样暗示几次,可能宝宝就真的喜欢上读书了。二胎家庭也可以运用积极暗示,只要大宝为小宝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放大事件夸奖,特别是当着家人或者外人面去说。

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爱好、特长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也许就是在家长不断的积极鼓励和暗示中播下了良好的种子,继而生根发芽,结出喜人的累累硕果来。相反,孩子的很多缺点毛病,都是在大人不断的消极暗示,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孩子存在哪方面的缺点,家长不能经常的唠叨着说,更要注意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进行数落,孩子虽然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当面批评不但不能给孩子教育,反而能起到强化作用,让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在潜意识里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提倡多一些积极暗示,比如鼓励的眼神,由衷的赞许,拍拍肩膀或是温暖的怀抱,避免消极暗示和不良的行为做榜样。孩子的人生好比马拉松的比赛,我们不应该做挑剔的裁判,紧盯着犯规不放,而应该做一名热情的拉拉队员,热情的大喊加油,为孩子鼓掌欢呼,给孩子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积极暗示”不是没有原则的空洞夸奖和奖励,而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给孩子正面的积极暗示;2.做良好榜样;3.寻找并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告知孩子这些行为是好的,然后再让这些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20190121,胡轶群老师,智慧妈妈的情商课(课程直达 点击立即学习)

https://m.qlchat.com/topic/2000003307790678.htm?shareKey=c9f9e619f5cfae5d9b63e62eb22d0fe5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