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心情随笔散文·散诗·散人

小说中没有停下来的时刻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11人  李一十八

此时此刻,几点几分呢?现在十九点五十五分钟。这是一个什么时间点呢?现在朝窗口望一眼,天空已经黑暗,今天天色不好,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天空朦朦胧胧只有一片灰云,看不到天上漏下来的光线。地上倒好,虽然是夜晚,但并不一片漆黑,路灯亮着,没有一盏坏掉,全都亮着,橙色光芒洒满整条大街,街上来来往往都是行人。楼对面人户的家里亮着灯,大都是白色的灯光,偶尔有黄色的灯光,一家人在客厅中看电视或者卧室中玩儿电脑。此时此刻,十九点五十五分钟。

下一分钟,就是十九点五十六分,也就是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六十秒以后就是下一分钟。下一分钟和这一分钟有什么不同呢?天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月亮和星星不会无端端冒出来,本来密布的云层依然密布着,不会在一分钟之内就散开,更不会在一分钟之内就变成会下雨的云。而街上会有些变化,倒不是街道突然更明亮了,或许有坏掉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很少,变化的是街上的行人。来来去去的行人脚步不停,沿着街道两头的方向行走着,过一分钟位置肯定有明显的变化,不会是一分钟以前的位置,也没有街上哪个行人原地不动。而楼对面的灯光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开着的还是开着的,关着的还是关着的,只是仔细瞧,电视上播放的节目有所变化,或许还是刚刚那一档节目,只是进入下一个环节,再不然就是换了另一档节目,而围坐电视前的人依然看得津津有味。至于玩电脑的,只是玩得更开心了而已。

每一分钟,人世都有不同的风景,这一分钟和下一分钟有变化,而这一分钟和上一分钟有区别,没有两分钟这个世界是一模一样丝毫不变的。

学生时代的我学会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据同学说是牛顿的。或许真是牛顿的,毕竟力学三定律是牛顿提出来的,而且正是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才成了独立的学科,牛顿对世界的贡献功不可没。不过虽然牛顿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在牛顿的画像上他是个很瘦很瘦的人,骨相突出,尤其是额头,皮肤看起来有些偏白,倒不是因为他是白种人的原因,而是科学研究消耗精力太多,所以身子有些弱,皮肤看起来偏白。看样子牛顿并不是一个喜欢锻炼身体的人,虽然生命在于运动是他说的。

这是初中时候的想法,我对生命在于运动这说法的理解是,活着就要锻炼身体。长大了,阅读的书籍多了,知识面也广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起了变化。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说的不是活着就要锻炼身体,而是活着的人就像会移动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移动。当我们上班途中,空间位置的坐标在变化,从一个点沿着固定的路径移向另一个点,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嘴巴不停地咀嚼,消化系统也在拼命工作,就算是我们安卧于床上,呼呼大睡之际,我们的呼吸系统在运转,而心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所以生命在于运动,有生命的物体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好比一个时刻移动的物体。

下楼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少注意到路旁的行道树。楼下就是一个花坛,里面有灌木和几棵高大的树,春天还有野花生长,野草也随意地长着。但我下楼,或者干完了一天的事情从外面回家里,路过楼下花坛的时候,很少注意到那几颗异常高大在小区里已经长了十多年的树。

其实我不是什么工作狂,我也不是那种耽搁一分钟会损失几百元的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那么多要紧事要做。不过却经常漏掉没注意到楼下的行道树,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究其原因,我想了一下,并不是我的观察力不好,我之所以没有注意到行道树,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行道树处于静止状态,它不会移动,原地待着,去年是这样,今年是这样,明年还是这样,直到被砍伐或者轰然倒地的时刻之前,它都是这样,静止不动,不变位置。

如果行道树会移动,我想天天上下楼的我会时时注意到树的存在,它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离门洞更近了或者更远了,或者距离没有变,但是位置变了,类似做了一个短距离的圆周运动。但行道树不会动,这是现实,这不是虚构,现实中没有哪棵树会莫名其妙移动,在什么地方破土就在什么地方生长。所以,我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

小说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物件,小说写作是一件魅力十足的事情。但小说写作中需要注意一下,古话都有,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没有波澜不足以让读者卒读,而小说写作中,变化更应该时时刻刻都在,无时无刻都在,从故事开始直到大结局一切都在变化,小说是不能停止的,小说要求每一个时间点都在变化,变化有快有慢,但不能没有变化,也就是不能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