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学而村

《管理的觉醒》02-做管理就是塑造归宿感

2017-02-21  本文已影响87人  w小郭

原文:

       稻盛和夫很高明,他用归宿感和团队的认可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解读】

归宿感是指我们在团队时有种回到家的感觉,在团队里能够感觉到安全、关爱、认同、包容和温暖。“家里可以疗养我们的身心,没有那种担心、暂住、寄人篱下的逃离感。”

而现实中经常出现员工将工作地方当成牢笼,还没到下班时间,心早飞了,收拾好东西,一到下班时间就冲了出去;不到上班时间不会提前上班;甚至经常出现迟到早退。这就说明员工的心不在工作上。

如果员工心不在了,怎么可能用心工作?

所以管理者要把建立员工对工作的归宿感作为工作重点,整天考虑如何才能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安全感、被关爱、被认同,感受到包容、温暖及得到不断的自我提升。试想,如果对员工的工作效果不予及时关注、对下属横挑鼻子竖挑眼、刨根问底地质问、在众人面前不给下属面子、动不动使脸色、发脾气、总以为我的地盘我作主甚至自己都没有工作归属感等,都可能会让下属厌烦工作。

所以,管理者不是用一条规定或制度就能解决人心问题,而是需要管理者用心的去营造团队的氛围,发自内心地去爱下属,才能让下属有团队归属感。


原文:

        我们首先要学会做自己,开启我们的良心、良知,再来做人,再来学做事,这样才对,但现在好多人只关注怎样做事才能成功,忽略了怎样做人。

【解读】

先做好内,才能做好外。修炼内功要重于对外求取物质回报。有的人认为自己看书就是练内功,实际上练内功是将修炼内心去看清真相、提升适应力,所以外面的知识必须通过思考、反刍、咀嚼,在自己脑中、心中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死读书只是获取外面的知识,而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内存。

练好内功的重点就是开启良知模式,修炼好自己的内心,能够以豁达、精进、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外在的成功才能自然而至。这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相反,没有充盈的良知模式作基础,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如果只关注自己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攫取到想要的物质利益,则必然功败垂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