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堂语文课,换你一台时光机
下午参加了一个戏剧分享会,主题是“语文课”。演讲嘉宾是两位青年作家,同时也是孩子的家长。来参加分享会的观众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居多,交流和学习教育经验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我来参加这次活动,一是有过语文课教学的经历,二是我印象中的语文课,有很多抄写、背诵的内容,有些遗憾,现在记不起来哪一堂语文课让我印象深刻。
在分享会中,演讲嘉宾和参会家长们的共识是语文课是一个宽大的范畴,语文教学的衡量标准不只是得高分,更应该是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情商的培养,让孩子能有更多的触角去感知世界的美好。
其中,一位演讲嘉宾分享的经历很普遍。她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一次,她女儿遇到了一道“多个词语组成一句话”的题目,她女儿写的是:弯弯的小船像月亮,这一回答被老师打了一个打叉,正确答案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我想起一位同事说过,她小学时候也遇到了这一题,她的回答是:弯弯的月亮像香蕉,老师对于她的回答特别不友好,讽刺地说:“我看你像香蕉”。
家长们赞同孩子的想法,这时孩子从自身的感受,发自内心的书写。但是这一想法不符合应试教育的规范答案,他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告诉孩子,你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学校的规定,你在学校里,在考试时还是写符合学校规则的答案。这可以看作是家长们对于应试教育采取的折中方案。
作为老师,不仅希望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也希望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可现实是分数和升学率是老师的KPI,不达标,不仅收入锐减,还可能被家长投诉。对家长而言,高分是进入名校的通行证,名校是好工作的通行证,好工作是幸福人生的重要一环。
今年高考放榜后,南京一中校门口遭家长围堵,家长们愤怒不已,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的标语,要求南京一中道歉,并让校长下台。原因是校长热衷素质教育,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加强,但不狠抓学习。
家长们认为,南京一中当时入学时招收南京市高分初中毕业生,但是现在浪费了好生源,耽误了他们的孩子的前途。一中中考录取线是631分,远高于二十九中的录取线589分,可三年后,二十九中高考一本率却达到了96.13%,高于一中高考一本率95.34%。而且一中400分以上的高分段学生也不多,远少于二十九中。不仅没有北大、清华,甚至连复旦、交大也没有。这样的分数无法达到家长们的预期。
这位被家要求“下课”的校长在市一中已经担任了十年校长,他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这位校长的教学理念是”南京一中期待学生未来是成人,而非成为杰出人才,比出人头地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一位从南京一中毕业的网友称自己“感谢一中的馈赠,越是长大,越能理解一中理念的可贵: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质的现代公民”。这位网友虽然高考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但最终考上了该校的研究生。
对比去年,今年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绩反而有所提升,2019年的一本达线率才刚刚突破90%大关,今年就可以达到95.34%,单从这个数据来看,南京一中是越来越好的。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取得高分,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鱼和熊掌都要兼得。当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后,这一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老师。可是,老师只是一个执行者,他能够发挥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在学校和家长们对升学指标的要求下,老师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因为情感和价值观难以通过具体的分数来衡量,同时也不是短期内能看到成果的,更重要的是单靠老师的力量很难做好,这需要家长、学校、社区、时代、文化等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当我再一次走进语文课堂,从事语文教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触是现在的语文教育从观念上已经比我读书时候有很大的改进,语文老师们也在不断努力去思考和行动,如何在追求高分的框架内,尽可能去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头脑和心灵都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