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二)

二、深入人心
肖老师说:“浅浅地教语文,不是教浅浅的语文。深入的,是我的理解;浅出的,成你的感悟。”
起点低,落点深;“浅”的背后是“深”。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都是一番深入的思考。肖老师总是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肖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以课题为线,一语双关,自然扩展在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文学习的要旨。在完成字词的学习和评析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的方法:慢慢地走,走好每一步。(返璞归真教语文,张丽萍,中语参2019.07)
《美丽的颜色》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单元提示语”有这样一段话:“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们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自读课,要教学生“感觉到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孙绍振,作品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肖老师将学生对居里夫妇不畏艰险、不怕苦累,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全身心地投入,乐观坚定等“一望而知”的科学家精神,引向居里夫妇的情感世界以及恬淡、朴素、宁静的精神世界这些学生不一定能读出来悟得到的文本深处。(刘必锋 两个关联中反思,中语参2019.07)真可谓“碧波深处有珍奇”。
肖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以文体特点为突破口展开教学,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文本深处。提问:课文的体裁是什么?(童话)童话的特点是什么?(想象和夸张)课文最夸张处有哪些?是谁导演了这场夸张的戏?(大人)进而引导学生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最后由学生进行结尾设计,联系现实,进一步挖掘《皇帝的新装》的深层内涵。
肖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师的站位一定要高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以老师为主导。我们要把学生引向文本深处,引向生活深处,让他们的思维获得提升,而不是让他们停留在文字表面,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上。不是只让学生在大海边拾到几个漂亮的贝壳而已,而是要让他们到大海深处去探索——碧波深处有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