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意境与人生意境的结合
01
一篇华丽的文章,一本装帧精美的图书,都有许多人的付出。
首先是有文,即写作者的付出,思想的产生,使用文字的恰当巧妙的表达。这是一篇文章和一本书的灵魂,是大树的根。
其次是校对、编辑、设计、排版等等。这是一个外行对媒体出版行业的最为简洁猜想。他们是大树更具活力不可缺少的枝和叶。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让人驻目阅读下来,清新整洁的排版,恰到好处的插图或照片,舒缓、温暖、启迪的文字,让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而和谐。甚而,读完精神为之一振。
相比,那些初写者将一气呵成的“自嗨”之作,写完最后一个字,顶多简单浏览一下,或者凭借个人喜好插入几张信手拈来的图片,就草率的点击“发布”按扭。
这样的写作有些简单粗糙了。真正精美的文章,犹如经过“十月怀胎”一般,几经酝酿而成。更何况那些传世的经典,更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检阅。
02
当然“自嗨”也没有什么不好,最起码是一种将未经精加工的思想的表达。而我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写作者应更多的付出心血打磨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思想,每一个作品,多观注和学习,提升综合的技能水平。
其实,文章的思想是魂,是根。文字的组合与表达方式技巧、排版、插图等装帧设计是叶。它们是一个整体。它们从多种途径传递出文章的意境。
当阅读文字时,遇到一个插图,不仅仅是息息目,而是从图片中领会到了文章的意境。使读者头脑中接收到的意境更完整、更丰满、更清晰。
当然,一个初写者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留心留意,尽量做到意境的完美完整展现。
这就要求,写作者不可急!不要急于发表,而要多思考,多冷静的思考。
但也不可偏废,因注重排版和图片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提炼和表达,毕竟那才是魂,是根。
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都促进和推动了思想的清晰和凝炼。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甚至那些文学大家都说现在的自己,每次写作第一次写出来的那都仅仅是草稿、草图。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假如,决定了要早起。一个星期七天,刚开始你只坚持了两天。只要早起的意念不倒,那么,下一个七天,你可能就坚持了四天,渐渐地,早起养成了习惯。
其实,这也是一个树立向善的过程。“善”是什么?善,是完美、完整,是建设性、创造性的思想。一个人若希望他好起来,并且那个好的想法会逐步地清晰起来。他就会指挥他自身数亿万计的细胞一起努力。最初,会显得那么笨拙、迟缓,但是逐步会变得协调、灵敏。
那么,不仅写出文章的意境会完美起来,无论做什么都会向善完美,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在头脑中拥有了自己人生完美的意境,他只是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03
写作是意境的表达,绘画是意境的表达,人生也是意境的表达,而善的意境是唯美的。善是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
“乐善好施,诗书传家”的贝家祖训演绎了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富十五代”的家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