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纷争——六卿纷争

2020-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榆枋轩

说起战国,我们要先说他的初始事件。

三家分晋

先说下晋国六卿吧。

晋国是春秋的霸主,在晋文公时代称霸中原。晋国一直以来拥有六卿制度,军政合一,让晋国能更好的对外战争。

晋文公时期把原来晋国的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后增设新上军和新下军,为五军。

晋襄公时改设置三军,每一军设将、佐,这就是著名的六卿制度。

三军可以轮番对敌国发起战争,而且不影响农业,确实是晋国强盛的一个原因。

由于六卿拥有自己的封地,自主的军政权利,成为六卿的家族越来越强大。

晋平公以后,六卿被智氏、范氏、中行氏、嬴姓赵氏、韩氏、魏氏、六家把持。

晋国公卿

六卿争斗

历史就是一个政治斗争史。

晋昭公开始,六卿完全把控晋国,国内没人听国君的。

但是六卿都想成为最大的晋国操控者,六卿开始了100多年的争斗。

六卿的争斗一直势均力敌,三水晋国的内斗也让晋没落下来。其他诸侯国也越来越不在乎晋国。

六卿并立的转折点出现了,齐景公一直想复兴齐国霸业。

公元前501年,晋国中军的统帅士鞅去世,齐景公趁着晋国的权利更替, 出兵晋国。在夷仪(今山东聊城)击败了晋军。同时春秋小国卫国也出兵攻击邯郸(邯郸为赵氏领地)。齐景公联合郑,鲁,卫等国家形成反晋联盟。

公元前497年,晋国赵鞅(赵氏族长)出兵报复三年前攻击邯郸的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害怕,送了500户人给赵鞅,换取和平。赵鞅开始把500户安排在邯郸,后面又反悔,要邯郸大夫赵午(邯郸市长,赵鞅的族弟)500户转移到晋阳。

赵午回家已商量觉得邯郸离卫国太近了,如果把500户送到晋阳,万一哪天卫国不开心想打邯郸的话,他都没有人质子啊手,而且把人送晋阳,也削弱了邯郸的实力。

这时候奇葩的找我做出了攻打齐国的决定,攻打齐国的话,这样就可以用打仗的借口,不送这500户。

结果赵鞅真的火了,赵午既然不听话,所有命令赵午回晋阳,并把赵午杀了。

赵鞅为什么杀赵午,其实有几点的

赵午这一脉是小宗,从赵穿(曾祖父)开始就在邯郸,独立于赵鞅的大宗外。在赵氏有一定实力。

赵鞅已经开始觉得分封会出问题,不想再分封,想收回邯郸。

赵午这个人属于能力不够,而且政治敏感不强。只是被找个接口杀掉。

但是这个造成了晋国长达八年的内乱。

赵午被杀,赵午儿子赵稷在邯郸起义。

赵稷在邯郸起义,对于赵稷来说为父报仇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邯郸毕竟名义上是晋国的城市,在赵鞅的支持下,晋国进行了平叛。

这个本身来说是个挺简单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晋国是晋国国君说的算,现在的晋国任何事情都要六家公卿一起商量。结果中行氏和范氏不乐意也开始介入战争。

死去的找我是中行氏族长荀寅的外甥,同时中行氏和范氏本来就是姻亲关系。

其实最主要的是六家争权重,中行氏和范氏联盟本来就像吞并其他四家。正好找到借口可以征讨赵氏。

那个时代还是比较讲究名正言顺的,六卿都是晋国底下的公卿。

开始的时候,赵鞅找晋国国君晋定公说,赵稷判断,他要平叛,以晋定公的名义进行平叛的。

晋国有个法律规定:始祸者死

中行氏和范氏找到晋定公说:开始祸乱的是赵鞅,赵鞅杀死赵午,不能算是家事,虽然赵午是赵氏的人,但是同时也是邯郸卫,是国家干部,赵鞅啥死赵午要算国事。你赵鞅算是国家高级干部也没有资格杀死一个国家正式的干部,属于非法,符合始祸者标准。这时候晋定公这个又没兵又没权的国君在两家的强压下认可赵鞅为始祸者。这时候两家以国君得到名义开始讨伐赵氏。

这是中行氏和范氏带着部队直接去攻打赵鞅,赵鞅被打得退守晋阳。

中行氏加范氏本身实力强劲,如果吞并赵氏的话,实力会更强。这时候另外三家智氏、魏氏和韩式准备下场。

韩氏、魏氏本身和中行氏、范氏有过节,智氏想驱除中行氏。三家一拍即合联合开始

这三家又去找晋定公,智氏和国君表达:国君你说始祸者是赵氏,但是实际赵氏、中行氏、范氏一起作乱,只驱除赵氏不公平,要把范氏和中行氏一起赶走。

晋定公也没办法,没兵没权,只能被六卿把持,现在三家在内讧,另外三家又联合起来,只能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做了。

三家这时候学聪明了,把国君直接带上。这样避免其他人逼迫国君改变主意。

智氏、韩式、魏氏三家攻打中行氏、范氏两家,理论上很容易的,但是三家各怀私心,不想损失很大,结果前期作战并不顺利。

这时候如果中行氏和魏氏利用这个问题,各个击破的话,可能可以打赢。

历史不存在假设的问题。这两家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打赢三家,这两家飘了。

决定连国君一起干掉,但是这毕竟是晋国的土地。晋定公虽然没权没兵,可是还是这个国家的名义上领导。当两家攻击晋定公的时候,整个晋国从民心和舆论上都是反对的。

中行氏和范氏等于面对着整个晋国的力量,怎么能不败。

中行氏和范氏失败后出逃齐国。

这场战争让六卿变成里四卿。

下篇会聊聊,三家分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