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字全是心灵硫酸,深度思考的背后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14人  悠悠鹿鸣_5413

作者 | 安晚

来源 |悠悠鹿鸣(wl137561)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笑,几乎没有看到过他伤心流泪的时候,又一次我们一帮人撺掇着一起看恐怖片,我把他也拽了过来,他连连摆手,说自己只看喜剧,悲剧和恐怖的东西统统都屏蔽掉。我想这也是极好的,生活本来有着不少的苦楚,再给生活添加那些“不好”的东西,又是何苦呢?

    悲剧,听这个词儿就给人一种泛酸的感觉;生活要是没有悲剧多好啊,一切都和平、一切都圆满、一切都云淡风轻。中国的老百姓们非常渴望大吉大利、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等,这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饱经沧桑和痛苦的原因吧。然而,生活不可能永远美好,悲剧随时可能都会上演,而思索一下悲剧中蕴含的东西,也是极有乐趣的。

    其实悲剧的东西往往令人清醒,让人永远记得,也让人刻骨铭心。提起《天龙八部》我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大英雄萧峰吧,而萧峰身上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他失手将自己最爱的那个人给一掌打死了。每每提到这里都让人唏嘘叹惋,每次看得这个章节或者在电视上见到华日华抱着那个自己最爱的人,眼神呆滞,欲哭已然无泪,心神都是感觉极为震撼。悲剧中真是蕴含着一股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古代的欧洲,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去剧院看表演就是很让人珍惜的娱乐时间。欧洲人很喜欢悲剧,尤其是欧洲的那些贵族和皇室,对悲剧已经追捧的了不得了,他们很早就感觉到了悲剧的能量,所以后来出来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泰坦尼克号》等都是极为受欢迎的。在那些不圆满的故事中,我们深入其中,痛彻心扉;每次看完一场悲剧的时候,我们的灵魂都好像接受了一场洗礼一样。

    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中开心的成长。其实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父母的孩子或许也是”幸福“的。当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的内心会慢慢的变得坚硬起来,他们在社会的冷漠刺激下会很快的成熟起来,有很多的国家元首和人类的精英其实都是缺失了父母的。古代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位居八大家之首,不过他是一个可怜的娃儿,3岁就没了爹妈,由哥哥养活,当他9岁,唯一的哥哥也死了,他在凄苦的环境中长大,同时也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坚毅的性格。要是有兴趣,您可以收罗一下,类似的人物,一收集就是一大筐,后面不再列举。

    有一种观点,悲剧奠定了人的坚毅、深沉的性格,曾听我的高中英语老师说,当她失去了自己妈妈的时候,她的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变化,那种变化听她说延伸至骨髓。当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本质上是自己照顾老人家了),可是当其真的离开自己的时候,想到今后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去面对,不能问妈妈了,她的心突然深沉了许多,那种感觉可能韩愈9岁就感觉到了,而且是极为深切的那种。

    喜欢看美剧的人们可能知道2016年推出的一部很牛逼的戏《西部世界》!其中的博士机器人的底层代码就是用悲剧来架构的,他的小儿子死了,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这记忆让他感觉自己活得那么的真实,可能就是这股悲剧之力让他跨越了人与机器的鸿沟,他从此认为自己是人,而不是机器。

有时细细的思考,悲剧可能有点像刺猬,外表总是给人一直难以下口的感觉。我们喜欢那些花好月圆,完满的东西,对于悲剧性的东西我们本能有着一些排斥。虽然它内部可能营养丰富、价值不菲,可是对于它表面永远笼罩的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和哀伤,总是让人心里不太快乐。

    你有两种选择,一是永远活在”肤浅“的快乐之中,每天看着喜剧片、听着别人讲的笑话过日子。二是在一的基础上拥抱一下悲剧,让它锻造一下你的灵魂,让自己不再肤浅和毛躁。

原创作品:请勿未经授权转载!

 更多作品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缄默之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