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不够动人,一定是我们没有遇到有趣的灵魂🧚🏻
记得以前在日本,有人问我对一些人事的评价,我常用的两个词是:「面白い」--有趣、「つまらない」--无趣。有点简单粗暴,但回想起来,我似乎一直致力于追求做一个自己也喜欢的「有趣」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想要让生活更丰满精彩一些,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打破生活的壁垒,不断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生命样态。
如何「有趣」?
每天朝九晚五,疲于奔命,要做到「有趣」,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投入,是对困难的一种豁达。
我们也许会说,现实的生活真的只有眼前的苟且和艰难,哪有时间和心情去顾及诗与远方?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毛姆这句话就很好地阐释了「有趣」与生活品质的关系。
有趣的人无论什么年龄、身处何种境遇,都会保持如孩童般珍贵的好奇心。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平淡、重复,并没有多少新奇可言。我们说某件物品、某件事、某个人有趣的时候,并非物品、事件本身非比寻常,而是个人独特的解读和赋予,在这个人的眼里找寻到平凡中的惊喜,自己的内心对外有热切的憧憬和兴致。
当我们吃一道菜,除了为饱腹,还会细细品味、琢磨它的食材、味道、或者做法或者聊起有关的轶事趣闻;当我们看到一套衣着,会研究它的材质、配色、剪裁或搭配;当我们走在路上看到花花草草,会愿意驻足静静地观赏、闻香。其实,有趣的焦点不是在对象本身,而是自己的身心感受。
喝啤酒时,有人会清楚区分生啤、黑啤、白啤、清啤;品茶时,有人会知晓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普洱的不同产地、冲泡方法;买车时,有人会对世面上的车型、车况、性价比了然于心…我们之所以会欣赏这样的人,认为这是「有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知识表达的是真实的、近在身边的存在,是我们卸下外在的壳,不端不装的生活。这样的「有趣」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是悦纳自我的,是由兴趣持续发展而来的。
如何「有趣」:保持好奇
一个人对世界有多好奇,他就能活得多有趣。
蔡澜经常以美食家的身份为大众熟知,其实他的主业是电影监制。他有个特点,喜欢在业余时间到处走,到处学习取经,以满足自己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哪怕只是一棵植物,他都会百般琢磨。就拿香草来说,如果他喜欢,肯定会去深入研究世上的香草有多少种类,不断地观察这些植物的不同时期呈现的气味和颜色、样貌。研究的过程中更是学习各种参考书,从前人那里得到宝贵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
他不承认自己玩物丧志,反而认为这是玩物养志。看似浪费时间的好奇心,其实是给未来创造惊喜,活得精精神神。
如何「有趣」:敢于自嘲
大科学家霍金说:我没拿过诺贝尔奖,不过没事,我上过美国最火的动画片《辛普森的一家》。他俏皮的语言与严肃的科学形成巨大的反差,逗乐了不少观众。
即使是像霍金一样超高智商的神人,都会有不能如愿的时候。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意味着发自内心的不在乎,十分洒脱。
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如何「有趣」:懂得审美
你听过冯唐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吧,其实他还说过“油腻中年”,这个词是他开始使用、推广的。
他总是劝别人不要活得太油腻,多学点审美趣味,把美好的时光用在一日茶,一夜酒,一个美好的器物,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上。
工作的时候,他每天的日程基本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只要有时间,都会待在自己雅致的书房里,用建盏徐徐品茶,执笔挥墨,把玩钧窑罐和玉印,通过文化的方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让自己得以一个休憩的空间。
这些看似无用之学,却能创造出不凡的美好,让人拥有宽阔、优雅、自由的心灵。
如何「有趣」:看得通透
因《吐槽大会》爆红的李诞,整天嘻嘻哈哈,善于接梗,爆出不少广为流传的金句,他的语录是:“开心点啊朋友,人间不值得。”
他常能在节目中机智反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豁达松弛的样子让周围的人都感到舒心开怀。但是鲜有人知的是,曾经的他并不是如今这个模样,内心深处充满对世界的愤怒和不满,是个活脱脱的理想主义愤青。
可是随着阅历的增加,李诞明白了:没有人能够豁免于社会的眼光,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自我,不如在自我与俗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于是,他收起愤青颓然的那一面,积极入世,将才华转化成娱乐大众的笑谈,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找到自我的价值。
有趣的人身上,有种通透、达观的气质。因为看得明白,所以活得精彩。
不记得哪位说过:“趣味是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们总说生活乏味,其实头顶的蓝天白云、迎风飘散的飞花、路边小店的炒螺,处处皆有动人的趣味。突破旧有的认知世界,融入有趣的群体中勇敢地尝试、探索,你一定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未知的乐趣,并成为一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