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作品交流文集道学•国学•养生菩提树下

叁 人贵有自知之明【1】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17人  作家雪漠


自知者明。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人很有意思,他们就是林则徐和左宗棠。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的时候,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的资料,后来遇到只是举人、非常落魄的左宗棠,认定后者将来必定是国家栋梁,是能拯救新疆的人,就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都给了他。而几十年后,左宗棠真的成了民族英雄,带着湘军浩浩荡荡地走向新疆,将已经分裂出去的新疆又收复了回来,重新划入中国版图。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的都是林则徐如何慧眼识英才,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那就是左宗棠的自知之明。

       左宗棠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跟其他读书人不一样,他读的很多书都非常生僻,最近,我看了一些他看过的书,发现那些书大多关于历史、地理、税收、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都是一些经世致用之学,不是应试的学问。他从来不在诗文上下功夫,只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显然是在为将来的当官做准备。那么,他怎么知道国家必定会用他,而且他必然会成就一番功业呢?因为他有自知之明。韩信也有自知之明,过去,他在别人眼里一直是个没有用的人,人人都看不起他,曾经有一个壮汉欺负他,让他从自己胯下爬过去,换了别人,可能会将那壮汉痛打一顿,但韩信没有这么做,他从壮汉的胯下钻了过去。后来他得到重用,建立了战功,才说出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忍受胯下之辱。原来,他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可以一雪胯下之辱,不值得为了逞一时之快,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自知之明。那么,这种自知之明到底是如何建立的呢?怎么才能确保自己是自知,而不是自负呢?

       第一,自知之智。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智慧,知道自己人格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知道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最好。这是最基本的。

       老有人问我,您知道我的天分是什么吗?我总是回答他们,你喜欢什么,什么就是你的天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喜欢什么,你就着重地培养他做什么,因为,那很可能是他的天分所在。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很漫长,好几十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果你一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肯定会非常痛苦,而且基本上不可能成功。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你根本做不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一年就有点难了,两年更难,十年几乎不可能。所以,很多人虽然觉得什么事很好,想培养自己在那方面的能力,但他坚持不了——刚开始还能坚持,慢慢地,他就会觉得焦虑,觉得烦躁,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没个尽头。这样的心态,你觉得他有可能成功吗?所以,人必须自知,不要在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上面着力,要在自己擅长喜欢、有可能做好的方面着力。明白这些,就是自知。

       第二,自知之志。你要知道自己这辈子有什么志向,必须做成什么事情,如果做不成那件事,你就会觉得自己白活了。这就是“志”。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做什么,仍然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这辈子就不会有出息了。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志向。比如,孩子们如果说自已长大要做什么,这个“什么”就是他的志向,而且很可能是他的天命。许多时候,家长如果不认可孩子的这个想法,不允许孩子向这方面发力,就有可能把一个天才给埋没了。孩子本来可以在某方面做出一番成绩,但是因为家长不允许,被迫去做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却是家长觉得合适的东西,最后孩子就被折磨成了侏儒,庸庸碌碌地过了一辈子。世界上有太多这样的孩子了,很多大人都曾经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小时候都下过决心,“将来我一定不要跟爸爸妈妈一样,我一定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要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力”,但是当他们当上父母之后,想法立刻就变了,他们不再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只会站在家长的角度,用一个成年人的功利和世故来考虑问题。这时,孩子的天性就被扼杀了。被扼杀了天性的孩子,就像被折断了翅膀的小鸟,每当他看到天空,都会觉得忧郁,因为他也想在天空里翱翔,他的灵魂向往天空,但他却只能待在大地上的一个鸟笼里。哪怕那个鸟笼再精美、再舒服,它也是一个鸟笼;哪怕天空中有很多猛禽在翱翔,哪怕天空中充满了危机,那也是天空。所以,不要让孩子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对他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