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形成——缺乏感02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刘辉虹霖战略品牌营销咨询
营销的第一个问题:消费者到底缺少了什么?
面对消费者的时候,第一个要思考的是,他到底缺什么?好的营销必须要与用户的缺乏感建立关联,唤醒消费者潜藏的缺乏感,给他一个改变自己的理由。缺乏感,是消费者理想与现实之差,通俗来说是痛点。要改变消费者,去购买我们的产品,那就必须让产品和消费者的一个潜在缺乏感建立连接。
那么如何找到消费者的这种缺乏感(落差)?
李叫兽给出了自己研发并经常使用的表格——消费者落差表。落差表中的5个视角全是消费者的视角,5个视角涵盖了全部消费者缺乏感的来源,具体操作中可以利用每个视角下的“对应心理”来写文案、定策略等实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任务视角:把消费者看成一个处在任务中的人,他的落差来自任务中的完成减未完成。
所以,在使用任务视角时,要分析消费者:
1、他有哪些任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参考华与华的三现主义,在现场蹲点观察逐步拆解消费者的行为。
2、他距离完成任务还差多少。根据上面对行为的拆解,找到任务之间的落差,这些落差就是缺乏感。也可以把表格中的“完成”理解为“知道”,“未完成”理解为“不知道”,任务中的某些信息知道与不知道之间也是一种落差。落差越大,市场越大。
3、如何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任务,来获取他的支持。你能降低或者帮消费者消除落差,那么就能增加消费者选择你的可能性。
对应心理:目标趋近、目标阻碍等。
目标趋近,例如,有贷款需求的人,在贷款前都想知道自己能贷多少、多久放款、利息多少等,所以在线贷款文案中加上一句“测测你能贷多少”,转化率就很高。除此外,常见的还有3小时放贷、利息低至xxx等,这些都是利用目标趋近的心理。
目标阻碍,例如,老师讲到重点内容,坐在第6排的我,拿起手机准备拍照却发现像素太差。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完成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