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恒变形记——我的教育故事

2019-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幽谷仙子

    湖南卫视有档节目叫《变形记》,每次看这档节目,我的情绪都会因镜头前主角的言行举止而发生剧烈的变化:或气愤、或伤痛、或感动。有时会因“城里小霸王”的暴戾无礼而愤而关机,也会因“农村娃”的生活困窘却体贴懂事而泪湿纸巾,更会因“城里小霸王”的成功变形而心有所安。每看一期节目,“问题孩子”的“变形”经历都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也适用于这些孩子。小时候的他们一样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宝”,甚至也曾是父母的骄傲。那么到底是谁让他们变得让父母、亲人痛心疾首?社会、家庭、学校,谁该为这些孩子的“迷失”负责买单?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来说,我心有所动:如此暴戾、乖张的孩子经过“炼狱”似的几十天尚且能幡然悔悟、脱胎换骨,而我所带的这几十个孩子中最顽皮的也不及他们中某一个的十分之一,这么一想,我曾经受伤的心就多少得到了许些安慰。扯了那么多,该说说正题了,我也说说我班的牛志恒同学的“变形”事迹,没有智囊团,没有摄制组,编导只有我一个。

      牛志恒是我班的一名男生,成绩一般,偶尔偷回儿小懒,仗着膀大腰圆,不把弱小者放在眼里。犹记得他曾经因为何雨辰的一句“滚犊子”的玩笑话而内心受伤,一气之下在公交车站抓过瘦小的何同学扔出去,致使何雨辰的头撞在路边垃圾桶上,最后的结果是何雨辰的家长在QQ群里晒出了儿子受伤的照片——头上明晃晃的大包,要讨个说法。而他却没事人一样,回家后对家长只字未提。当时他们才入学不久,对他的情况我并不了解,所以内心很怕他是个“倚强凌弱”的“惹祸精”,所以第一次叫家长来学校处理完这起打架事件后,我就和他约法三章,决不允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事实确实像我预期的那样,他再没与旁人发生过冲突。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是个能信守承诺的孩子。

      还记得偶尔的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的课文背得超好,当着全班同学面我表扬了他,直到现在,每篇要求背诵的课文,他几乎都是第一个背完,在课堂上,就那么目光炯炯地迎向我,似有所期待。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那一刻,我知道这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在他的心里,老师的认可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就这样,他在逐步变化,慢慢地我发现他并不是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只是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目标尚不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未能养成,有时候会因小毛病惹人烦。

    “151生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所以在班级成立之初我就启用了这种模式,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班级公约》和《各部章程》,以及《学生量化考核评价细则》。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牛志恒同学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模式时信心满怀,而且变化明显,后来随着同学间越来越熟悉,他自由懒散的毛病开始犯了,慢慢地,组员和组长对他有了看法,甚至一度有想要踢他出组的想法。再后来我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考评办法,那就是将家长也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直接与家长每月所发的零花钱挂钩,即“表现好的多得,表现不好的少得或不得,甚至会倒扣”。这样一举多得,家长同意,孩子赞成,最主要的是孩子想要得到零花钱得努力付出,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到了牛志恒这儿,就全变了味。原因是他妈妈不识字,对于班级群里每天更新的考核数据看不懂,就任由儿子说多少就是多少。以至于他每天都在向妈妈要零花钱,到了周末依然要,到月底了还要索取。起初妈妈认为只要孩子表现好,花就花点吧,所以每天儿子理直气壮地向妈妈索要零花钱时,妈妈从没说个“不”字。直到一段时间后,妈妈发现儿子要钱已成为了常态,发展到有一天没给钱,他竟然气呼呼地摔门而出。当妈的百思不得其解,出于好心想要提醒我这种考核办法的弊端,以期引起我的注意。当她在电话那头向我诉说她的苦恼时,我在电话这头可是深深地长叹了一声:善良的母亲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儿子骗了。在一月之内他已经重复领了三遍零花钱,而作母亲的竟然毫无察觉。那一刻,我内心五味杂陈,面对这样“糊涂”的家长和如此“聪明”的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又是一个周五,刚巧牛志恒因作业问题被叫来了办公室,处理完作业问题,我漫不经心地布置给他一项周末作业:抽一天时间呆在妈妈的钉鞋店,记录妈妈一天的劳动所得,然后和妈妈算一笔收支账,下周一向我汇报结果。结果是直到今天他也没来向我汇报结果,当然我也没问他。倒是他的妈妈在电话里一连声地向我道谢,说儿子拿着“账本”面对妈妈时第一次低下了头,面露愧色。直到今天我打电话过去问孩子这几天放假在家的表现时,妈妈欣喜地告诉我儿子变了,不再疯玩,知道学习了,自然也有很长时间没要零花钱了。我也想要告诉他妈妈的是,孩子在学校也变了:他成了我们班的专职搬水工(每天一桶),学习态度变了,甚至还有人推荐他当纪检部长呢,说他有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我不知道牛志恒的这种变化能不能称之为是“变形”,但我希望是。虽然这种“变形记”没有收视率,不引人注意,但是确实在班级、家庭这个舞台上时时上映,没有对比强烈的反差,但是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现在想来,《变形记》之所以耐看,是因为变形的结果——主角脱胎换骨,找回本真。我也希望做个无冕之王,在我的班级和课堂里,常常由我来编导,成功上演以不同同学为主角的《班级变形记》,可能无人喝彩,但是能收获家长和孩子欣慰、纯真的笑容就足矣。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那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我唯有不断创新,勇于进取,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于2015年6月23日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