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与林恩

2016-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EvanGelion999

来个影评~

最近几天连续看了中场战事和潘金莲,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两部电影挺像。

李雪莲和比利林恩,有着不同的性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何以相像?我想答案应该是“痛楚”。

李雪莲,一个被丈夫诓骗,由“假离婚”变成“真离婚”,在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下,将进京告状作为自己人生动力的中国中年妇女:比利·林恩,一个因姐姐被未婚夫背叛,而大打出手,最终为了避免坐牢而远赴伊拉克当大兵的美国少年男孩。

“秦玉河死了,我的状也不能告了,感觉人生都没了活下去的动力”——李雪莲如是说;“当有人来表扬你这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这感觉很奇怪”——林恩这样说。

年年岁岁痛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说造成痛楚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其结果是那么的相似——人因痛楚忍受着夜以继日的折磨。

这种痛楚不仅是个人的痛楚,也是整个社会的痛楚。拿潘金莲里面的话来说就是“小与大的关系”。

李雪莲的痛反应的是中国僵化的官僚制度,相互推诿,不办正事,更多的是朝“内”的思考;林恩的痛反应的是老美经年累月的对外战争对普通美国家庭造成的伤害,更多的朝“外”的反思。我想冯小刚和李安都是想借自己的一部电影来或多或少的反应一些现实,唤醒一些良知吧。

电影反应现实,而现实又反作用于电影。光影之间,喜怒哀乐尽收眼底,我想,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话不多说,我去搬砖挣电影票钱了,这个星期还有两部心水的电影上映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