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伴你(39)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3878/4469ae4101cc77bd.jpg)
我心伴你(39)
吴鸿勇
颖:你好!今天早上起来,我遍寻藏书,张扬的《第二次握手》,不见踪影。
最初出版此书时,我就购了一本。1999年与东莞亿安电子厂笔友珊珊通信期间,已寄给了她。后在湛江松敏旧书店淘回。此时又不知去向,只好发信息给老友肖,托他去该店代觅一本。
多年来,凡有亲友向我借书,我竟不登记备忘。大方,太意?大傻。我笨!
我记得我的务弟、阿刘,钰侄、侄女娴、梅、穗及某几个友人,都曾取过书去。只依稀记得其中有《国史镜鉴》、《三国演义》、《红岩》、《林海雪原》、巴金的《随想录》,还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国学小书院9册中的4册等。这些书究竟落入谁家?记不起来了。要是“打官司”,我必定是输家。
备好借书还书登记簿,日后天皇老子来借书,都得记录在册。
你说我吝啬,计较?非也!我淘回的书,有时总得阅读,查查资料。要不,我买它干嘛?要是这样,还不如拿钱去买葱卷吃了,喷香!
颖,因为写作,我刚开手机,迟复为歉。我近日粗略计了一下,2017年08.01~11.30,我写了1063页稿纸,约23.32万字。
我以日记的形式写生活札记,是些自叙性质的文字,融进现实生活、往昔阅历、即时想象,将所熟悉的人和事,国情家情,亲情友情,都牵扯进来。
我从不敢偷懒,总是很耐心地写,努力做到卷面清楚,一笔不苟。假如冠以小说的形式,23万字,也算一长篇了。
颖,你所言恰当,我真还“够耐劲”。我不敢晒醬油,但你知道,那个外国作家多么自信!一部小说稿送了15家出版社无人理睬,他仍不气馁,又将它送往第16家出版社,而编辑慧眼识珠,让他梦想成真。
如果我有他这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信心,精神,有朝一日风吹时运转,遇上一个好编辑,一家海纳百川的出版社,我50年的心血,或许不会白费,我这些思维清晰,字迹清楚的手稿,决不至于是废纸。
颖,我们是同时代人,又是初中同学,我们一班人早已星散,除了几个倘有联系,其余皆不知所踪。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事。
你还记得我们班上那个一有空就揣摩柳体书法的同学新吧?他从市气象学校毕业后,去涠洲岛作气象员,一干就是40年,直到退休后,始归乡安度晚年。
我只是听同学提起过此事,对他的一切无从了解,不置妄评。都说同人不同命,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那个喜欢演丑角,外号“西瓜皮”的李同学,从林校毕业后,在雷州半岛的林场工作了大半辈子。中学毕业后我只见过他两次,一次是我上山下乡期间,在班车上偶然与他邂逅,一次是在我回城工作后,他来单位找过我,同他聊了半天,在饭堂打了一份饭招待他。自那以后,再无联系。
2016年夏,当我从一个曾与他同一林校求学,同在林场工作的亲戚处获知李早已不在人世时,我才知道自己对同窗之谊,是多么的冷漠,混账!那时候,我为什么就不多去看看他呢?
逝者如斯夫,唯有念想常索脑海。还真无法知道,我们班那54个同学,倘有几个在这繁华世界走动,过上今天丰衣足食、“想乜得乜”的幸福日子。我们那届200名中学生,又有几个人象我这样还在为自己的理想目标继续前行!
颖,我们不说这些。你什么时候从深圳返湛江,请提前通知我,让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也到廉江罗二酒家聚聚。好吗?
愿你健康快乐,你珍重!
你的“老铜勺” 知名不具
原写于2017年12月1日,2019年2月24日指写上手机,首发简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9903878/d2b4263c5887aaf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