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舌尖,幸福在心间
b计划《舌尖上的潜意识》推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也想分享几道带着爱意的饭菜,那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印象最深的就是豆子稀饭了。老家靠近淮河产稻谷,主食就是大米,喜欢它的清香那是一辈子都改变不了的。妈妈为了让稀饭更好吃,就在白米里放点花豇豆,用地锅去煮,第一遍先煮滚,然后闷上近二十分钟,趁着地锅的余热,米粒开花豆子肿大,但没有黏度,口感不好,米是米,汤是汤,我们吃米的人不喜欢吃这样的稀饭,说起来是稀饭,可真的不稀,盛好的稀饭中间插上筷子不倒,名副其实的稠饭,我们很少吃馒头,为了耐饿,自然多放米少放水。想吃上口感香软的豆子稀饭只这一道工序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闷上一会后接着煮,记忆中奶奶在烧火,妈妈掀开锅盖先搅拌一下,让沉底的豆子飘起来,在中火的熬煮下,,热腾腾的米粥冒着泡儿,酒红的豇豆翻腾着炸开了肚儿,好像商量好似的集体往锅边靠拢。待熄火开饭时拿着勺子顺着锅边捋一圈,粘稠的满是豇豆的稀饭装完一大碗,就着冬日的暖阳享受着这质朴的美味,童年也流光溢彩,爱意融融。二十几年过去吃遍了各种粥,可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豆子稀饭成了永久的记忆。
记忆中最好吃的菜就是过年时妈妈做的青萝卜拌猪肝了。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都会杀猪,卖一部分,但猪肝、猪心、猪大肠之类的不卖,自己做菜招待客人。那时候没用过卤汤,妈妈把新鲜的猪肝清洗干净,下锅用沸水一焯去掉腥味,捞出挂在阴凉处晾干。做菜时取下一块用开水稍煮两三分钟捞出晾干切成薄片,再把萝卜切成小丁,拌上祘苗、醋、生抽、香油、香菜。就着干米饭,越嚼越香。萝卜的脆甜,猪肝晾晒后的筋道就一口白米饭,曾经是我小时候最美味年夜菜。现在偶尔我也会做给孩子们吃,可再也还原不了那味道了。时过境迁,那时对母爱的感受就是那独特的味道儿。
除此之外,还有那外焦里嫩的红薯丸子。腊月二十六七家里要炸吃的,我在锅下帮奶奶烧火,只听“嘭嘭”的声音,被吓了一跳,原来是红薯丸子从锅里蹦跳出来了,我和哥哥大声嚷嚷着捡起塞在嘴里,每当这时妈妈都会制止我们,不能乱讲话,意思好像是这不吉利更不能多说,如今知道了红薯丸子为什么会在油锅里爆炸,可那在孩子的眼里似乎是神奇的魔法,记住它不光因为好吃好玩,还有家的温馨、祥和。
孩子的世界里偷来的东西是最香的。七八月份是花豇豆即将成熟的季节,个个颗粒饱满,惹人眼馋,我家没有种,但我的二爷(爷爷的哥哥)家有,趁着午后老人休息,我和哥哥翻过篱笆开始了采摘工作,差不多够了,慌忙回家放进清水锅里,开始烧火煮豆,大约四十分钟,捞出来找个凉快又不被人发现的地儿,几个小伙伴围坐在草地上一起剥豆吃,有说有笑,唇齿间溢满豆香。吃在嘴里的是豆,留在心里的是快乐。
舌尖的味道简单却独特,那是走遍大江南北都很难找到的美味,这些带着感觉和记忆的味道深深地影响着你,当我们把它梳理一下让它浮出水面时,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