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那些事儿互联网+运营

我与粉条的那些事儿--基础运营实践

2016-12-07  本文已影响15人  会娟

背景介绍:

老爸自种红薯,传统手艺自制粉条,第一次售卖,无经验,无客源

老妈身体欠佳,完全指不上

我,嫁入北京一小区,任务是把粉条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一名互联网产品汪,对运营实践一知半解,理论知识星星点点

本着替父解忧的目标,赶鸭子上架,分析任务,用职业思维来剖析,推进。。

总体分析:

1.产品分析:

1)传统手艺,品质保证,产品杠杠的,但无品牌优势,无可信度

2)因粉条纯正,制作成本高,工序多,价格比当地市场售卖贵

3)红薯的各个生长期,粉条制作的重要工序都有真实截图

2.用户分析:

1)小区市民不清楚粉条的工艺流程

2)不会识别真实产品好坏,只凭主观和经验臆断

3)与部分居民认识,有一定的人脉和信誉保证

4)用户对象主流为做饭阿姨,部分无互联网意识

3.市场分析:

1 ) 小区菜市场价格低,也拥有一定用户基础

2)产品可任意重量购买,相对灵活 (自家粉条因干燥易碎,成捆购买)

3)运营限特定区域,只在小区周边,无网上售卖

运营思路

1.前期铺垫,造势

a.线上:做图(粉条制作的各工序照片),写文案,发布朋友圈,有2个含部分小区用户的微信群

b.线下:利用公园遛弯时间,街坊口头宣传

领悟点:

a.发朋友圈时机,早晚合适,中间很容易淹没

b.频繁发布多条刷屏,令人厌烦,适得其反

c.采用分组展示,仅对生活朋友可见

c.强关系人单独沟通请求转发,主动帮忙转的相对很少(大环境使然,都懂的)

2.前期准备

a.避免用户未带钱,打印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扫码

b.避免不认识客户二次购买,准备宣传单及住址联系方式

c.避免用户不相信产品质量,准备免费试吃散粉条

d.避免用户不方便拿,送货上门

3.第一次售卖

a.选取人流较多的公共区域,小区公园门口摆摊

b.利用影响力人物(婆婆,岁数大的亲戚等)逐个拉拢,宣传

c.之前亲戚朋友预定的,集中通知来取,摊位前营造热闹气氛

领悟点:

a.打破用户传统认知是最艰难的(掺假粉条的颜色与真实纯正商品差异性)

用户认为一直食用的便宜的,颜色深的,反而是真的

b.任何创业产品,有大咖信誉背书,相对好推进

c.用户有扎堆效应,人多才会去凑热闹,否则无人问津

结果: 第一批250斤,完全靠口头介绍,持续灌输,人格保证,也就获取了第一波天使用户

4.第二次售卖

与第一次间隔一星期,大家吃过自然形成了口碑,产品质量是第一要素,再好的运营也需要产品基础

口碑宣传力度还是超出想象的,回头客,囤货的,购买送礼的,推荐拉人的。。

也就是线上提到的滚雪球式的增长(期间,线上,线下宣传还需同步跟进)

结果: 第二批350斤,口碑营销,售卖完毕

5.第三次售卖

当区域出现饱和,小区内居民基本已覆盖,需要扩大周边小区,再次启动

因粉条剩余很少,也就未再次深入扩展分析


总结:

1.产品的推广和运营,需要线上与线下融合,哪怕是纯互联网产品,有时候也需要地推,马甲机器人等,因为线下聚集本身就是广告效应

2.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产品采取不一样的运营手段,就像文中提及,年龄大的人更倾向于人多聚集,容易激发参与度,凑热闹心理

3.所有事情开始前需要提前分析,思考,失败后去总结,凡事不要想当然

4.忽视了前期调研,用户更加看重质量,产品定价低,利润率低

因为是第一次做小生意,最基本运营,文笔较差纯属流水账记录,整个过程也进行了思考

假如明年再运营,可能考虑:

1.针对不同用户群,个性化定制,如:做礼盒包装

2.针对新用户,所有产品不能同一规格,新用户对产品不信任,必然会先买小包装的尝试

3.加大宣传力度,如:各楼宇张贴宣传单

各位运营大大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思路,欢迎指点一二

小女子再此拜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