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之尴尬
在许多人眼里,我大概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虽然我自己冷静的认为这只是个相对出来的结果 ,因为身边的人读的太少,显得多而己,其实也就那样,比起什么德国人年非教科书阅读量60本以上,我就是个不读书的。
看书的数量摆在那里,问我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什么用途?要看什么书的人就多了,搞得我是个很会读书的人似的,这又是天大的误会,刻板印象误导人们以为读书之人都如民国间那些才子佳人,都能读出个名堂来,我读书这事完全是凭喜好乱来的,根本上不了台面。
本来还想依据阅读专家们的指导,循点章法,比如说要多读大师名家之书,要多读经典之书,要多读正统之书,要多读国外文豪的书,要多读……可是到了真实践,发现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就是我那点文化墨水,压根就看不明白上面说的那些书,越看越累,越看越悔,越看越觉得自己奇蠢无比。
比如说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被奉为管理者必读之经典,我看不懂,只能读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基本常识》。比如说《资治通鉴》不要说读,就是翻都成困难,还是看看《明朝那些事》算了。有一天因为怕没看过四大名著原版自己会瞧不起自己,买了一套来读,最后还是觉得不如承认没文化算了。读读张爱玲三毛萧红?还是池莉万芳张小娴吧!读读诺贝尔获奖作品吧?还是别起这么高的调子了,顶多《追风筝的人》吧!就连自己生涯学习的专业领域,读金树人老师的书那是真没有办法,读了个一知半解,依着性子觉得《活得明白》《遇见生涯大师》就是读得痛快些。
最后不自觉的从读书一事上得到一个结论,甚至可以将此结论延伸至我生命到目前为止的写照,我总是试途令自己从外在到内心,从做事到为人可以看上去“高贵优雅”一些,最后却发现自己“俗”得浑然天成,就如同我的基因,无从修改,唯有顺从。
还好就是书本这个物件的善良似乎超越了制造了她的人类,所以才会说开卷有益,虽看不懂名家名师,好歹读过些老师,虽看不透经典名著,好歹读过些杂文野史,虽不知她们之间的滋养成分是否确有天壤之别,但既然自己无牡丹之高贵,又无兰花之清雅,只不过是乡间那颗毛竹或墙角之夕颜,那么能读之书的养分自是够了。
久而久之,越发觉得读书这事似是心与书的联结,能连上的,方有感应,亦才有缘份!世间之事,终究与好坏无关,唯有随缘,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