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鬼》读后感

才一百多页的小书放在包里大半个月,出门地铁里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之前看过钱老的《围城》和《写在人生边上》,这是第三本。钱老作为学术学者,最让他自己满意的作品也是《谈艺录》和《管锥编》,而其余的作品,在他看来都是有些不值一提,即使是被大众广为称赞的《围城》,他也只是称作“小时候干的营生”会使他“骇且笑”。其实即使是我们,回头看自己高中大学写的日记或是空间日志,也会是同样的感觉,时过境迁,每个人都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不过我们的年少文字和钱老年少的文字查了不止一点点。
《围城》也是成年后才拿起读来,读到深处,边笑边感叹,钱老是段子手的鼻祖,骂人不带脏字,吃人不吐骨头,而且损完人还不觉得自己在损别人,哈哈蛤.......
这本小书写于1945-1946年间,由《上帝之梦》、《猫》、《灵感》和《纪念》四篇短篇小说组成。
《上帝之梦》是借由上帝的视角,来了一次创世游戏,东方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各神明,东西方任意组合,很像儿童在玩沙盘游戏,任意揉捏,任意挥洒,只不过他用的是东西方的经典神话或文学作品。
《猫》坊间广为流传这是一篇讽刺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女士的文字。但钱老在序言里就明确写到,
“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决不越规溜出书外。假如谁要顶认自己是这本集子里的人、兽或鬼,这等于说我幻想虚构的书中角色,竟会走出书,别具血肉、心灵和生命,变成了他,在现实里自由活动。从黄土传人以来,怕没有这样创造的奇迹。我不敢梦想我的艺术会那么成功,惟有事先否认,并且敬谢他抬举我的好意。” 如果真的是按照如果现实人物写的,估计这人看到要气到吐血还没办法去找他理论,因为人家都明说是杜撰纯属臆造出来的,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哈哈蛤.......
但《猫》和《纪念》不管是家底富庶的文人墨客还是紧张巴巴过日子的普通职员,即使在战事吃紧的年代依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有各自的情感波折。也许被太多抗战片洗脑,让我们都以为战争年代的人们,心中只有家国,民族存亡,而忘记不管什么时候,人,普通的日子里琐事烦恼还是在继续。
《灵感》一文传说是写钱老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一作家突然暴毙被自己写的书压死,自觉太冤枉,在投胎转世之前,在阴间被自己书中的各路人物和曾因自己死亡的朋友讨债,最后被判投胎到一作家的头脑作为他书中一个人物的判决,却不曾想还是被他钻了空子,成为他孩子而出生,而这位作家最后也没有成为作家,而是一位养活家庭的普通人,哈哈蛤.......
钱老的文字是我目前所看所有文字里最能彰显“字字珠玑”四字,行文从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又字字到位,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猫》和《纪念》里那小女人们的百转千回的心理变化,非常到位,到后来《围城》里更是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