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听课之王君《老王》
最佩服王君老师一点:教学生品读词语。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本节课教了学生文本细读的方法:咬文嚼字、变式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矛盾。 第一个环节:感受老王活命的状态。 抓一句关键性的话引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败的三轮车”1、变式朗读:把课文中这段文字转成老王的陈述。“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王老师擅于压缩文本,让学生最直观的接受。生配乐读。王君老师设计了五个多角度、多方位的诵读情境。引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首先,让孩子们以老王的身份叙述,以理解老王被社会遗弃的痛苦;其次,由王君老师扮演杨绛,学生饰演老王,创造性改编对话,以理解老王没有家人的孤苦无依;2、重现情景:第三,让孩子扮演看客,创造性演读社会闲人对老王的讽刺挖苦,以理解社会对老王的凉薄;第四,演读老王和杨绛的对话以理解老王有房无家的痛苦情感;最后,指导学生注意重读“只”字,诵读文中反复出现“只”字的几句文字,以理解体会老王的走投无路。王君老师通过指导诵读使学生反复体会到老王的生活状态——活命,这个情感体验是自然而然的。3、发现空白:“有人说:这老光混,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一只眼”你就是看客,你怎么表达这个句子?4、假如我是杨绛,问“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从“我”的问和老王的回答中你看出了什么玄妙?5、“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从哪个词语中看出老王的活命。只的意味没有选择,读全文中带“只”的句子。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只说:我不吃。6、、全班配乐齐读开头课文改编小诗“老王生存状态”。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她是清华学者 一代才女,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他们夫妇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悲的是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1、杨绛称车夫为“老王”,一个女子的称呼,你读到了什么?“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杨绛的语言一向很干净,“他蹬,我坐”为什么要用啰嗦的语言。一面称呼老王很亲密,一面又故意拉开两者的距离。引出不安3、老王死后为什么杨绛觉得心不安?课堂争鸣:重读原文,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你觉得杨绛该不该心安?4、老王临死前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师结合自身经历解香油和鸡蛋在那个时代的意义。5、为什么我一直没问老王的情况,知道十多天后才问起?她是没勇气问没时间问还是怎么啦?(没兴趣多问?没忍心多问?没敢多问?没脸多问?没功夫多问?没心情多问?没勇气多问……)6、PPT出示杨绛回顾文革时代的文章,学生读。知识分子当时也是处于活命的状态。再来看杨绛没有多问的原因也许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看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杨绛是个什么状态?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疯狂的时代。杨绛作为一代才女,过的是什么日子呢?“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 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学生浏览)师:下面的文字是杨绛回顾文革岁月,你来,帮大家读一读。老师给你配点乐。[投影展示]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生读)师: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最有才华的女子,中国最高贵的家庭,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最高层次的家庭,他们当时就过着这样的日子。哪里是老王是活命的状态啊,杨绛以及他们一家人也是什么……生:活命。总结:活出生命的高贵师:你现在再回过头来,我们站在杨绛的角度,她当时没有问,也许,有很多原因。也许没有勇气问,也许没有时间问,也许没有胆量问,也许没有心情问,甚至没有体力问……孩子们,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杨绛该不该心安?那个时代,人与人互相背叛。妻子背叛丈夫,儿女背叛父母。就连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瑗,要回去看爸爸妈妈也要先把大字报贴了,说我跟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地划清界限,然后才能够回到家,去看自己的父母。而更悲惨的是,杨绛的女婿,钱媛的丈夫,因为不愿意无辜诬陷别人,最后被逼得上吊自杀。同学们,就是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岁月里,杨绛说,一定要给钱;就是在那样的岁月里,老王在去世前,把极其珍贵的香油和鸡蛋,也把更珍贵的信任和感恩要送给杨绛。但是,同学们,所有这些都不能够安抚杨绛的心。你猜一猜,我给你们的课文上没有最后一段,86岁的杨绛回顾那段岁月,她是怎么样剖析自己的呢?看大屏幕,预备读!几年过去了,杨绛回忆起老王写了这篇文章,那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她自己其实也不幸运,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老王的事情上愧怍,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PPT出示“活命悲悯”。7、PPT出示王老师原创诗歌“老王与杨绛”,一学生配乐读。孩子们,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她也是一个活命的人啊。当我们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为什么她也活命,她却说自己是幸运的?为什么她还愧怍?你们现在也许还不会太懂。但有一天,你们会懂。请看投影。这是一篇读后感。王老师写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作为你们去读懂这篇文章的一个起点。请一个同学……我来放音乐,请你做好准备。[投影展示]老王和杨绛 王君你只有一只眼但你把这世界 看得多么明白你的房屋荒僻塌败但你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你的三轮车都拉不动那破破落落的日子了但你还是伸出双手 捧出了你的大冰块还有大鸡蛋你呢你不安 一直不安他蹬 你坐 你不安他只有一只眼 你不安他要半价收费 你不安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你不安他的香油和鸡蛋让你不安他的悄悄去世让你不安……真的 真的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但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慷慨于是在被命运流放的日子里你又把自己送上了灵魂的祭坛你们啊 活命的你们啊在那个时代一样卑微 一样艰难但你们彼此的牵挂好像那大瓶的鱼肝油是疯狂岁月里的 热血和肝胆而这个世界也因为一位百岁老人的愧怍让多少曾被嘲笑遗忘的珍贵涅槃……(生动情读)师:孩子们,我们有时候会无可奈何地处于“活命”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高贵的内心,进入生命的高贵的状态。老王是如此,杨绛也是如此。(板书:在“活命”之间板书:出高贵的生)[投影展示]越是被剥夺,越是懂感恩;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越是缺得多,越是要得少。爱得越多,隐忍就越多;爱得越多,愧疚也就越多。……[投影展示]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尘土中也依旧开出了花来……[投影展示]愧怍(学生浏览,老师配合ppt做最后的点题)师:同学们,我们要用一生去体会。记住“愧怍”这个词语,永远心怀“愧怍”,不断内省,于是我们就会走向高贵。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