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论人生意义之读书

2016-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垂钓寒江

      今天照例去图书馆看书,到门口看见一个告示:毕业生5月10号不能再继续借书,已经借的书到5月30日归还,逾期需缴费。看到此牌,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愁绪在我心里又增加了一筹。原来我书桌上放的几本图书馆的书将很有是我大学借阅记录里最后的几行。或许再过不了几天,我的一卡通都不能让我通过那个门口黑黑矮矮的栅栏,我会被门口保安无情地拦在外边,自打从知行社离开后,图书馆便是让我最有归属感的地方,如果连图书馆都不让进,我几乎没有继续留在这所大学的理由了。

      我喜欢读书和家庭的熏陶有很大关系。我妈是语文老师,她老人家读中专的时候曾担任过文学社社长。因此,她没有理由不喜欢阅读,生我之前,她喜欢一个人呆着读书,生我之后,她喜欢我和我两个呆着继续读书。如此环境,我小时候是通过《西游记》认的字。我妈也注重培养我读书这方面。2000年前后,中国还没有当当网,购买正版图书只有去新华书店。而国营新华书店买书都是依据订价的。一套精装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需要48元。或许现在48元不是啥大事,但当时一大碗牛肉板面加鸡蛋只需要两块钱。为什么买精装版?因为老妈喜欢美丽的事物,精装版的读着舒服。在搬新家之前,家里有个旧书架,里面泛黄的纸页写满了时光的沧桑,偶尔还能看见老妈娟秀的笔迹,我为我老妈曾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而骄傲。她从未告诉我读书是为什么?我也从未问过她人为什么要读书,我仅是知道,看书的时候,我很高兴,老妈说,这就够了。后来,我看到身边的同学经常为写作文而烦恼,而我总是一气呵成,老妈说喜欢读书,人写作起来就容易。故而我特别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作文。因为那样的话,我能多看一会儿《数码宝贝》。记得初中的的时候我疯狂的迷恋美国作家塞林格写的《麦田守望者》,我为和主角霍尔顿在同样的年龄且同病相怜而突生“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我没有机会和塞林格以及同时期的美国朋友对话,我只能把我人生中的第一个qq号的第一个昵称无意识的写成“麦田守望者”。我的同桌加了我qq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他认为这是农民的另一种叫法。他觉得自己的网名“心碎梦无痕”很酷,更容易引起班花的注意,于是总是嘲笑我。而我的前桌更直接,他直接在班里大声呼喊我为“麦田守望者”然后疯狂的大笑。我觉得这不是个笑话。过了这么多年,我的前桌在工地上搬砖,我的同桌搬过砖,不过最近和一帮朋友搞微商,而我现在读大学,以后我会是老师,我会努力让他们的孩子爱上阅读,让他们喜欢上《麦田守望者》亦或《少年维特之烦恼》。让他们的孩子尽量不再去工地上搬砖。我希望前桌有一天会成为潘石屹,我的同桌成为下一代马云,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不会因为某个人网名叫“麦田守望者”而嘲笑他。

      我读书生涯也曾被残酷地扼杀过,我上的那个高中奇葩地没收学生课外读物(上课没看),我妈送我的解压的杂志《读者》被老师无情的没收了。后来那高中因“天下第一操”和变态教育成绩成为名扬天下的学校。我只能说这是中国教育弊端的创造出来的“哥斯拉”!一个连《读者》都没收,图书馆当成考试场所的的学校能有多少文化底蕴呢?后来听说这所学校开设了阅读课,校领导你确定学生没在课上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热爱读书,热爱写作,高中成为文科生是必然。大学读中文系也是必然。不过在中文系学习成绩不是必然好。我喜欢看书,我喜欢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以及那个神一样的老男人圣地亚哥,但是我不喜欢背诵神马“硬汉形象”以及“冰山原则”。但是我知道,应付文学院考试,会背“硬汉形象”比看《老人与海》管用的多。我为了我成绩不好找了一个特别合理足以安慰我的冠冕堂皇的足以让我老妈不会因为我成绩不好而气愤的理由,我在读书呢!

      大学四年快毕业,当我想起大二带领知行社一路披荆斩棘成功举办一个又一个活动,我骄傲又自豪,而让我无比怀念总想回到曾经的却是大三躲在图书馆“修炼”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说来最遗憾的便是到了大三高大上的新图书馆才开放。而之前,临时馆是仅仅是小食堂下边的一层。我不喜欢读书的时候飘着饭香,我是吃货,书和吃饭二者不可得兼,我选后者。高大上的新馆开放彻底改变了我对师大的态度。之前我时不时就想到逃离,而新馆之后,我却想永远留在河北师大。一排排干净利落的书架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图书。它们的作者都是作者所处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由于时空关系,我不能和这些伟人面对面的对话,但是我却可以读书认识到李白的豪放,陆游的哀愁,鲁迅的犀利以及沈从文的忧伤。况且,有一段日子,我天天读小说,以茅盾文学奖为最优。通过《平凡的世界》,我认识了与命运抗争孙少安,通过《少年天子》,我了解了那个统领世界最大帝国的不羁少年康熙,通过《芙蓉镇》我觉得娶一个胡玉音那样的女子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小说里不同的故事不同人的经历能让我反思自己的经历并认真考虑以后路该怎么走。外国文学中我最喜欢日本文学以及那些“日本鬼子”,比如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以及日本文学始祖《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因为喜欢日本文学,在我大四爱上摄影之后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日系风格。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是我永远膜拜的偶像。新馆开馆之后,我曾一度兴奋地放弃了午休,累了枕着正在看的书睡会儿,醒过来继续进行一场和书本永不分手的恋爱。也可能是爱屋及乌,我特别喜欢图书馆的老师,我总觉得他们都是《天龙八部》里深藏不露的扫地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震惊师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于我而言,有意义就是读书,读书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的我这辈子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情况下都没有国民老公王思聪有钱,因为投胎是门技术活,但我认为我也很幸运,我投胎在一个书香门第。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从这点上我比王思聪强,至少我读的书比他多。精神财富这种东西,赚起来挺容易的,多逛当当少上淘宝就行了。

       写到最后,我想吐槽下中国的应试教育,它把中国人一分为二,一部分通过高考,进一步学习甚至终身学习,而另一部分没有通过高考的人便大多数成为了文化绝缘体,自认为大老粗,从来不太读书。或许现在微信里经常分享的东西让不少人获得了不少知识,但那些经过第二次加工过的东西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在德国,水管工有时候会读康德的哲学,而造访的中国邻居不理解便问他。这个德国人说哲学让他发现生活的美。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大妈都在跳“小苹果”,中国青年都在“奔跑吧,兄弟”作为东亚文化中心的中国,国民平均阅读量少的可怜,快餐文化流行的中国,成功学成为了国人必修课,人为什么一辈子都要为别人设计的目标去努力?而不为自己认真活着呢?当一个人满脑子都是钱的时候,不觉得自己很可怜吗?当我们无力去改变社会的时候,不要被社会改变就很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