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之教育标签
一入教育深似海,这“海”是花之海。当下教育的标签可谓让人眼花缭乱,教育因此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假象。各地各校都在纷纷创建特色活动,特色学校。在教育的前面加了很多不同的标签,这些标签似乎能提升一个学校的品位,似乎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教育,就应该有它本来的样子,在教育的前面给它加上众多的定语,无异于忘记了教育而教育。
一个学校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挖空心思的搞特色,而忽视了学校的教育本位。学生轰轰烈烈的被卷入特色活动中似乎是在进行一场提升学生素质的活动,其实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挂羊头还是卖狗肉的事情,在各行各业都层出不穷。学校特色发展本身因为学校两字的制约已经决定了学校就是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地方。如何再有特色发展?所有的特色,不过是教育的本质而已。我们搞阅读特色,阅读也是学校教育的本位而已,学校不正是教学生读书吗?我们搞兴趣小组或者社团创建,那不仍然在"六艺"的范围中吗?
非常赞同李镇西老师的那句“如果看一看陶行知得著作,就会发现我们根本没有走出陶行知的教育视野。”如今的许多概念许多理念其实都是中外教育家,早已经提出过或者实践过的了。包括新教育实验,朱永新先生提出的新教育实验,也没有走出中外教育家的理念范围。新教育倡导的十大行动,这十大行动,无论是创建完美教室还是缔造书香校园还是数码社区,都是在围绕尊重学生,发展学生,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而推出的教育实践活动。但是,为什么我们却觉得新呢?因为,如今的教育已经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出发点在哪里,走着走着,搞着搞着就忘记了学生才是教育的对象,才是教育的主体。忽视教育主体,一味玩花样,出特色,成为自上而下的教育阵风。而很多学生成为“政绩”的牺牲品,在这场风中,学生得到的利益少之又少。
当然,也不能一味否认特色得功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特色”就像学校里的经济特区,特区的发展还是带来一些利益的,一些学生在特区中能力得到锻炼,搞和不搞的差别还是有一些的,最关键的是特色应该如何搞?因为出特色而忽视影响正常教学到底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