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 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关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本译指道路,这里是原则、真理、规律等。是老子哲学文化体系中的最高范畴。
可到:“表述”
常:永恒不变的
名:名称、称谓
可名:命名
无名:无形
无欲:清净无为的状态
妙:精妙、微妙
徼:本译指边际、极致、终极
玄:本译指黑色。玄妙、深远
玄之又玄:极爱深奥、极其玄妙的样子
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即万事万物生长变化的源头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辞来具体描述,那它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名”,如果是可以命名的,那它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没有具体的形象和明确的称谓,是天地混沌未开时的原始状态;而有了具体的形象和明确的称谓,则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因此,以不带有欲望的清静之心去观察万事万物,将观察到其中隐含的奥妙;以带有欲望之心去观察万事万物,将观察到其表面现象。“无名”
与“有名”虽然都来源于“道”, 但名称不同,它们可以说是玄妙深远、不可捉摸的。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这就是万事万物生成的总根源。
精读:
本章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也是全书的总纲。
老子在此提出了一个要的哲学范畴“道”,它正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贯穿于其思想体系的始终,开头两句主要说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道”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是宇宙的源头和万事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它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还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情无名、无始无终。
我们依靠感官感知不到它,用语言文字更无法精准地描述它,只能去体悟它。虽则如此,老子为了向人们讲述“道”,还是借助了语言文字,即这部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
这也是老子被后人议论最多的一个地方,老子为了描述这个不好言传之“道”,借助了两个抽象的概念,即“无”和“有”。所谓“无”,就是天地还没有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是“道”的本体。所谓“有”,就是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道”的衍化。借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道”:它的本源是无,但它却可以孕育出天地万有之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无”的态度去体察“道”的奥妙。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抛却所有的杂念,使自己回复到无知无识、无思无虑的婴孩儿时期,达到一种无欲无求、完全虚无的境界。老子在这里提出的“无”和“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我们藉由管窥老子“道”之奥妙的一把钥匙,唯有通过它们,我们方能领悟到“道”的本质。
接下来主要讲述怎么悟“道”。老子认为,悟“道”的途径就是从“无”中体察万物起源的奥妙,从“有”中去发现万物起源的端倪。这里的“常无”和“常有”都是对宇宙某一状态的描述,它们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是对“道”的发展与变化,老子统称为“玄”。“玄”意为深奥、不可理解。由于“大道无形”,时刻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中,这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众妙”,也即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综上可知,“道”是老子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独到的感悟,这源于他对万事万物细致人微的洞察。为了阐述“道”,老子在本章中主要讲述了“无”“有”“妙”“徼”“玄”等哲学概念,虽然用他的话说,这些被称为“名”的东西都不能揭示“道”的真正内涵,但要想了解“道”,我们还必须从这些概念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