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程门风范
这一周,我们开启了一个大课程———世说新语,这本书是由南朝刘义庆做的,记载着三国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内容却并非所有,都真实,可作为学习的题材还是很不错的,第一个学的是程门风范。程家在这一个时期兴盛了三百多年,一直是名门望族,是有原因的,程家的家教,精神,礼仪,这些都很好,在我们学的几篇文章之中,有一篇讲的是关于学习的精神,记录在世说新语的凤惠第12。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这一篇文章是非常好理解的:有一位客人要在陈家过夜,太丘叫元方和季方两个小孩去做饭,自己则在大厅里和客人谈话,小孩们上了火,开始偷听起大人们的说话,可因为分心,煮饭忘了放盛饭的工具,让饭掉落在了水里,变成了粥,太丘问:为什么饭还没有做好,两个小孩跪在地上说:父亲和客人在说话,我们都在窃听,煮饭忘了饭盛饭的工具,饭现在已变成了粥,陈太丘说,你们还记得说话的内容吗?元方,季方都开始说,竟然一个字也不差,太丘于是原谅了自己的孩子,说到:这样的话,粥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饭?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陈太丘作为父亲,对于学习的看法,普通人一听,竟然因为偷听而没做饭,一定会火冒三丈的,陈太丘不一样,知道自己的儿子全部记住,刚才所说的话时,转悲为喜,不仅原谅了孩子们,补上了一句:粥就可以了,太丘深知自己的话很有用,学到了是很受用的,要是孩子能记住,再好不过了,干嘛要发脾气呢?这种看内在不看外表,重学习不重物质的父亲可真好呀。
元方,季方两个幼小却又聪明又诚实的孩子,诚实体现在,陈太丘问为什么饭没有煮好,别的孩子可能会撒一个晃,这是什么工具坏了呀………可是他们一五一十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这俩孩子是跪在地上说的,这能说明两个方面,一个是这个家里的家教很严,另一个是孩子认错非常诚恳,犯错不可怕,承认错误很伟大,再加上一点诚恳,那不多比没有犯错还要好了。聪明体现在,太丘让他们说自己谈话的内容时,一也不会错。
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讲述的一个故事,我们看到了重学习的父亲,还有两个既聪明又诚实的乖孩子,像这样的家庭,发展出来的子子孙孙能不好吗?三四百年不衰的原因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