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读书笔记63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原雪

《10 夜雨与风雪》笔记1

经常出现在诗里的场景有,黄昏、月夜、暮春、深秋、登高……还有就是下雨和落雪的时候。

雨雪落下来,有时候让人心情低落,有时候让人感到孤独,但有时候也会增添一些生活的趣味。雨和雪,本身就带着诗意。它们来到人间,好像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想象一个温暖的夜晚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他确定不了自己的行程,确定不了归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当我们离开家,独自一人上路之后,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只在水面上漂浮的小船。可是这个船到底要往哪里去,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个人的晚上,只能听雨滴一点点地落下,听着外面的雨一点一点地涨起来。可是他写的不是雨本身,他写的是情绪一点一点地涨起来。他的失落一点一点涨起来,他的惆怅一点一点涨起来,就像外面下着的雨一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两个人能坐在烛光下面说说话呢?回过头去说说当初我一个人在异乡听雨的那个晚上。

2.古典诗词里的时间

《夜雨寄北》的最后两句和杜甫的《月夜》很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其实只是一种想象,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徐德泓(《李义山诗疏》)说:

“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时间,很多时候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

如: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其一》的: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李益《宫怨》的: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这些都是各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夜雨寄北》写的也是心理时间。

杨逢春(《唐诗绎》)说:

“首是寄诗缘起,一句内含问答。二写寄诗时景,时、地俱显,三四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何焯用李商隐自己的诗来评价这首诗的结构,说这首诗是“水精如意玉连环”,说得很准确。

3.内心柔软的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提前预支了一个开心的、温暖的、没有悲伤的时刻:我们回过头来想曾经那段记忆的时候,我们是带着微笑的。

在李商隐的诗歌里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悲伤的敏感,对怅惘的预先体验。

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他会想到未来,但是他的未来通常是冰冷的、哀伤的、绝望的。

在《夜雨寄北》里,我们看见一个内心柔软的李商隐。

尽管我相信,在李商隐内心深处,他仍然是悲伤的,但是在这首诗的最后,他把悲伤隐藏得很好,他暂时相信了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美好而温暖的场景。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