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思考,不要害怕做与众不同的事!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瘾YO

今天在《低智商社会》书中看到这样一句有意思的话:

当下年轻人只关心自己三米以内的事情!

作者给出的举例:

人们在网上无话不谈,现实中面对面却难敞开心扉;

看到电视广告,就急冲冲的下单购买;

总有毫不脸红读错字的官员出现,

遇到困难懒于思考,人云亦云总想随大溜....

而实际上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你做笔记发的朋友圈,只是你做了记录;

你在网上大肆的留言,只是你觉得他做错了;

你在刷着抖音哈哈大笑的同时,只是你不知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01

这种种的背后,是人们趋向懒于思考却假装努力生活着的悲哀。

当然,还有本次疫情的发生打破了一切较美好的生活愿望,长达近2个多月的假期,让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时还有“消费”的升级。

财物消费场景由线下向线上转移,

内容消费由图文、音频转向短视频和直播。

有米研究院有数据研究表示:2020年春节期间短视频日活达到了5.74亿,人均使用时长为105分钟。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生活便利,扩大了资源获取入口,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却降低了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甚至是对未来规划的思考能力。

一个人人都不会思考的年代,好处在于,随便发点不一样的声音,都会显得很有思想。

0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认为互联网的高效加速了商业化的渗透,很多人缺少思考能力的本质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快感”,得到了伪需求的满足。

作业不会做马上百度找答案,马上手机拍照搜题;

沉浸在娱乐新闻与明星的八卦中津津乐道;

子女的家长取决于名校和名师,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天赋与能力;

别人说不好的东西,转身就说这东西不好;

......

人总是把别人的需求和反馈当成自己的需求和体验,以满足自身虚荣与炫耀,是极其缺乏主观意识和辨识能力的表现。

想必,还能读古典文著、小说甚至是经典书籍的人少之又少吧,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图书网站,铺天盖地的成功学、毒鸡汤,甚至一些自媒体人将公众号文章整理整理就出书了,不知道是作者缺钱还是出版社怕丢牌匾,总之荒谬可笑。

那些经典、古典的书籍文著被认定为古板、落后不跟随互联网潮流的loser,商业化的行为便应运而生,本质就是强者向弱者抛售满足需求的产品来掠夺财物,满足社会结构层级的“补给关系”。

缺乏思考力的背后还有一点就是,中低层级的人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和物资成本,根本没有规避或承担风险的能力,只能依靠现成的资源,做简单的处理,满足最基础的自足。

03

两会期间,总理提出的“地摊经济”一夜爆火,让那些失业和认为把握住了风口浪尖的人们,再次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当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地摊经济”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当疫情过去,一切恢复正常,还在摆摊的还是原来那些人,走的那些都是些凑热闹的,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当然除了“地摊经济”爆火的还有抖音和直播带货,因为疫情很多企业步入了短视频行业,想在浪潮中分的一杯羹。

是做企业IP还是品牌宣传?

想怎么做?

想做成什么样?

一问三不知,压根摸不清自己的需求和长远的规划,这些都没想好,就要招一个有短视频经验的人,缺乏最基础的思考,只是随大溜的心态,别人在做我也要做,完全不考虑自身业务和资源是否真的合适在这个平台上做投放。

有段时间在观察一个事情:作为运营届的扛把子——三节课为什么没有在抖音上开设账号呢?难道黄有璨不知道这是风口吗?还是不想做?个人猜测是业务形态和资源不适合在抖音这类的短视频平台上做,所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在产出比最大化的渠道中才是该做的事。

在自媒体横行的时代,诞生了大批的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也产生了众多的垃圾,冗余的内容充斥着朋友圈,消耗着你的时间,也消耗着你的信任和热情。

当然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这些垃圾,打着擦边球的文章始终在那占着坑位,根本无优质内容的立足之地,也就汲取不到营养,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就缺失了自己的竞争能力。

当你静下心来关掉抖音,关掉综艺,关掉王者荣耀、刺激战场,搬把凳子静思沉淀一下,多联想你看到的内容,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的都时候,你或许就会明白:美好生活要不断的进取和总结。

不断进取和总结的前提是要学会和保持思考!

正像大前研一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思考,不要害怕做与众不同的事,目的是过上或追求富而有品质的生活。

这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

                                                 — 眼 前 无 长 物,窗 下 有 清 风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