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趣事——偷草
偷草
在大集体的那段岁月里,农民的日子过得很不轻松,一家人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多分得几斤口粮和几元钱,往往一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不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生产队有活干就一定要出工。大人干大人的活,小孩干小孩的活,除非年龄很小的,像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孩子没活干外,其他人都有事干。可即使这样小孩子们也闲不住,他们背上草箕子或者挎上草篮子拿上镰刀下坡割草,割来的草卖给生产队也能挣工分儿。
那时候生产队规定十几斤草给一个工分,这样割一天也能挣四五个或五六个工分。本领大的孩子一天有时能挣七八个工分,几乎撵上大劳力干一天所得的报酬喽。
那年月孩子们割草挣工分都是在每天放学后,或是在星期天,主要是在暑假里。割草都是在田边地头、沟渠河沿上,庄稼地里的草是不允许进去割的,怕的是毁坏庄稼。
你们想,草就是那些草,地儿就是那些地儿,所有孩子天天去割草,那草生长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用不多少天就没草割,原来割草的地儿草都被割干净,孩子们只好在坡里瞎转悠,转悠半天也割不了几斤草。
怎么办?孩子们开始想办法。什么办法?去庄稼地里偷草。那年月生产队最怕有人进庄稼地割草,这样不但毁坏庄稼,还有居心不良的人趁机偷庄稼,所以坡里常年都有人看坡,不论刮风下雨看坡的人都必须坚守岗位,时时刻刻都在地头上巡视,就怕有人进地割草。
地外没草割,庄稼地里又不让进,咋办?孩子们想出了主意。一群小伙伴商量好,先有几个人在地头上打转,佯装进地割草,待看坡的人前去制止,另一群小伙伴趁机抓紧进地抢草,能抢多少抢多少。等到看坡的人发现以后回头过来抓人,那伙佯装进地的伙伴便趁机进地。伙伴们给这个策略叫“调猴”,声东击西。什么“调猴”?就是小孩子们的恶作剧。你别说,这招还真管用,就这样三打两晃的几个小时过去,小伙伴们的草箕子都填满了青草。接下来就是背上草箕子快跑,不然被看坡的人逮住没收青草不说,还要没收工具。这样的事经常出现,谁要是赶上那真是倒了大霉。自己劳累了大半天,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工分挣不了,还丢了工具,回家就挨骂。挨骂是小事,爹娘们还要舍上老脸去央求看坡的人高抬贵手归还工具,好话说了一大堆,有时候还不一定要来。至于青草那就想也别想,全部没收,上缴生产队。
大班偷草的事我倒很少参与,我一般不愿凑热闹,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背着草箕子下坡,最多叫上一个伙伴作伴,这样不招摇,看坡的人不在意。其实这是最好的套路,这样偷草最容易得手,因为人少,动静小,看坡的人对你放松警惕,你随时都有机会进地。你事先要看好那块地里有草,接着把草箕子藏起来,藏严实,然后猫着腰或是爬着快速钻进地里去,这样不容易被发现。如果这时节庄稼长得高,能遮挡住身子,那最好不过了,自己在地里完全可以放下心来轻轻松松割满一筐青草,回到家卖两三个工分不成问题。
说起割草来,不管路边沟渠的草,还是庄稼地里的草,生长速度都是有限的,你割完上茬,下茬还不知啥时候长出来。就这样,人们又开始在野外瞎转悠,地里再也没有草可割,那怎么办?一些机灵的孩子又瞄准了白马河大堤。那大堤上荒草没膝,茂密异常,可就是不许人随便去割。这河堤是另一个村的,河堤上专门有人看守,想偷割是很不容易的。再就是,这河堤还隔着白马河,要想过河必须通过渡船,这样偷草就更不方便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孩子们聚到一块一合计,诶,很快想出了办法。你看,一群小伙伴唱着歌“声势浩大”地搭上了渡船,下船后直奔河堤而去。两个看堤人看到一大帮孩子们过河了,顿时紧张起来,他俩严阵以待,紧盯着这群孩子的动向,生怕哪一个孩子偷偷钻进草丛把草割喽。孰不知,这是孩子们使用的调虎离山计,他们在声东击西。远处正有一群孩子脱掉衣服手拉草箕子凫水渡过河来,他们上了岸趁着看堤人没注意他们这一边迅速钻进草丛,镰刀耍得飞快,不多会儿便收割了满满一草箕子青草,然后背起草箕赶快往河沿跑。他们一边跑,一边还没忘了唱歌,以此引起看草人的注意。这时看草人发现有人钻空子偷割了草,赶紧跑过来追赶。就在这当儿,搭渡船过来的一群小伙伴趁机兵分两路,一路飞速跑向河堤钻进草丛割草,一路继续留在原地打牌做游戏,他们装作若无其事,玩得全神贯注。
这时两个看河堤的人追到河边,小孩子们迅速“扑通扑通”跳进河里,向对岸游去。看堤人不能下水去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逃脱,两个人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骂咧咧走回河堤,抓紧再去监视过船的一群孩子的动静。结果发现那些孩子没啥动静,依然围在一起又是打牌,又是做游戏,看来不打算上河堤偷草。两人这才放下心来走回小屋休息。
哎,两个看草人哪里会想到此刻正有一伙“蟊贼”在倾尽全力偷割青草呢,那打牌的只是在打马虎眼,是在转移看草人的注意力。就这样,太阳偏西了,小伙伴们个个是满载而归。
孩子们胜利了,可河堤上的青草却损失了几大片,再要它们长起来只有等到孩子们开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