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红楼梦里梦随笔

钗黛之争,你挺薛宝钗还是林黛玉?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伍拾圆_

1、

说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情敌,大家未必会同意,不过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对贾宝玉心有所属则是事实,她们二人对贾宝玉的情思流露一直贯穿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

仅举一例,宝玉被他父亲打了之后卧床休息,宝钗去看他,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话里话外已经是情思涌动,惹得宝玉不由感慨“得她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

黛玉去看他则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短短几个字,自有深意。

钗黛二人,宝玉和她们的关系一个是姨表姐弟,一个是姑表兄妹,他钟情的是妹妹林黛玉,两个人在半青梅竹马中一起长大,这一点上,如果说黛玉和宝钗存在竞争关系,黛玉是占有先机的。

起先宝钗应该只是纯粹把宝玉当表弟看待而已,但当她意识到贾、薛两大家族极有可能会以联姻的方式让两家的关系更紧密时,她看待和宝玉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起了变化,并潜移默化在她的日常举止中。

黛玉应该是最早发现宝钗对宝玉有想法的,恋人之间对这种事情最敏感,有一次两人又拌嘴,黛玉耍小性子哭了,宝玉去赔礼,这一段引用如下:

黛玉见了,越发抽抽搭搭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没张口,只听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死活凭我去罢了!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会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来作什么呢?死活凭我去罢了!”

宝玉听了,忙上前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

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他?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显然黛玉是借由耍小性子提醒宝玉,有人正在试图介入他们二人的关系,而宝玉的回应多少安抚了黛玉的心。

2、

为了成为最后被选中的那一个,钗黛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

一、比才华。

这一点黛玉以她的灵性占了上风,比如她们第一次诗社活动,黛玉便以《问菊》、《咏菊》、《菊梦》三首夺魁,平日的诗词写作中,黛玉同样光芒四射,她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不知揉碎了多少人的心。

就是在古文禅语方面,黛玉也技高一筹,比如在看到宝玉因灰心丧气写下“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的偈语时,黛玉先是问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答不出来,黛玉接着又给他的偈语加了更明心见性的两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宝钗则勉强凑热闹地讲了祖宗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典故。二人之间的学识修行,高下立判。

二、比管家理财能耐。

这一点是宝钗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她协助探春和李纨管理大观园中看得到她管家理财能力的淋漓体现。

探春想改革大观园的管理方式,宝钗马上以朱熹《不自弃文》里的一句“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作为提纲挈领,三个人合议之下,订出了一套大观园的新管理模式,这套新管理方式简单说就是“承包到人,责任到人,收益也到人”,接着宝钗又以“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作为对这套新管理方式可能达到的效果的展望。

可以这么说,对大观园的改革,探春是具体计划的制定者,宝钗则负责宏观规划,显见她在管家理财方面有不俗的能耐,这恰恰是黛玉欠缺的。

三、比在众人中的印象还有家族力量。

这又是宝钗的优势,宝钗随分从时,行为豁达,黛玉则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在众人的眼中,当然宝钗更得人心。

这一点袭人最在意,万一宝玉真娶了黛玉,以黛玉的性子,自己该如何与之相处,她甚至想到自己可能会落下跟香菱一样的结局。也因为有这层担忧,只要有机会,袭人就会在不动声色中贬黛扬钗,钗黛之争中,袭人完全站在宝钗这边。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比家族力量,黛玉父母双亡,已经没有家族力量替她撑腰,唯一能给她作主的是贾母。

宝钗的背后则是她母亲薛姨妈、王夫人还有王熙凤。首先薛姨妈是愿意让宝钗嫁给宝玉的,薛家家道中落,正需要贾家扶持鼎助,联姻当然是最好的仰靠贾家的方式,当贾母似乎有意要请她把宝琴许配给宝玉时,她马上告知贾母宝琴已许了人家,之所以急着告知,是因为在薛姨妈眼里,宝玉这个肥缺只能自己的女儿来占,宝琴毕竟和她隔着一层。

薛姨妈愿意,她的姐姐王夫人不用说也乐意,在这种情形下,她们的侄女王熙凤也不得不站在她们这边。王熙凤本来也是黛玉和宝玉的支持者,一则是贾母的意思,二则宝钗如果真嫁入贾府,事实上是对她在贾府中地位的挑战,甚至终结,她只能回到贾赦那边去,把贾府内务总管的权力交到宝钗手上。

正是这样的缘故,王熙凤起先完全按照贾母的心愿在安排筹划宝玉和黛玉的未来,“不过是多一副嫁妆”,这是她最初的盘算,她还经常调侃黛玉“怎么还不嫁到我们家里来?”只不过后来情势的发展已不由她,她只能跟着两位姑妈走。

一边是贾母当靠山,一边是薛姨妈、王夫人、王熙凤还有袭人力撑,虽说贾母才是最后拍板定案的人,但她只能管到结果,而影响结果的过程掌控在王夫人她们那一边。

还可以这么来理解,钗黛之争,本质上是世故与纯真的较量,才华占优的黛玉是纯真的一方,管家理财和家族力量更胜一筹的宝钗则代表了世故。

自古以来,纯真哪一次在较量中战胜过世故?钗黛之争从第一秒起,结局已经揭晓,只是当局者看不清而已。

3、

站在黛玉背后的是贾母,是老祖宗,谁都得顺着她尊重她。恰恰是这样,这反倒成为决定黛玉命运最可能发生意外的一环——贾母受人尊重的另一面,是贾母也是用来忽悠的,并借由她的态度引以为别人不能反对的权威。所以上一节才说:贾母只能管到结果,而影响结果的过程掌控在宝钗她们那一边。

后来的发展也是如此,贾母否决了黛玉和宝玉的亲事,转而指向宝钗,并亲自出面向薛姨妈说媒,这个过程的运作就是王夫人领衔的王氏家人。

钗黛之争就这样以宝钗笑到最后告终。这不是后世的读者喜欢的结局,但现实世界里,它是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的美满,说得更明白一点,钗黛之争,后世的读者都想让黛玉赢,但现实世界里,人人都会选择宝钗为妻。

文/伍十圆   个人公号:伍十圆(wushi202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