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习交流优秀作品荟萃诗文大合集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二)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87人  linwood


秦帝国时期:

先回到秦汉时期,特别是秦朝,在郡县制开始实验和推行的时候.

当战国时期开始,战争变得频繁、规模变大、事情变得复杂的时候。各国需要大量人才、需要管理系统。于是各国的贵族精英们开始招纳门客。这是官僚系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平民子弟、落魄贵族,原本是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和诸侯国的管理工作的。一个普通人没有一定的家族势力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享受古代官员的特权和福利的。这也是天命、命运论的盛行的时候。

为什么说是从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官僚制?为了搞清楚整个问题,我们要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官僚制。官僚制是一种管理体制,也是一种组织结构。一个真正的官僚系统,要具有三个特征,包括具有阶层间的流动性、流程化及制度化的管理特征、明确定位的上下层级。官僚制的正常来说应该在工业社会,而不是封建或帝制社会。官僚制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比如之前讨论过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管理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对现代政府的影响等等,都是技术促进官僚制发展的作用。

在这个官僚体系中,最高位置也是最特殊的是皇帝,他并不在官僚体制内。而是在官僚体制外,是建立、维护、管理这个体系的人,但他也因为官僚体系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没有官僚体制,就没有后来的皇帝,也就没有帝制国家。只能像欧洲那样,只有封建国家。在秦朝时期,国家是皇帝的,因为秦国最初由周天子赐予他家的,而周天子对天下是合法拥有的。后来,秦国的官僚体系在秦始皇的聘请下,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天下仍然是皇帝的。这就是皇帝为天下之主的基本逻辑。所以,秦国是秦始皇的,而不是天下人共有的。官僚体系的皇帝权力结构中的一部分,皇帝是在官僚体系之外的存在的。

这个情况到了汉朝就完全改变了,因为刘邦并不是天下 主人。据刘邦称帝时的说法,刘邦和所有功臣们商量后,决定以刘邦为天下“共主”。这个“共主”不是天下人共同的主人,而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这个团队共同拥有的天下,刘邦作为代表称帝,以便维护大家的利益。很明显这个天下是共有的。所以,后来等于汉朝前期皇帝重走了一遍秦始皇的路,利用建立官僚体系取代了功勋集团管理国家,所以刘邦要杀功勋,其实是为夺权,为了建立自己能控制的官僚体系。

所以,官僚体系和皇帝是一种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故而在秦汉时期,宰相有相国的说法。皇帝当需要一个人当宰相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是任命,而是有“拜相”的之说。在秦未统一之前,诸侯王是要双手举着宰相印鉴,以拜的方式递给宰相的,所以称之为拜相。只是后来随着皇权日盛,这个仪式才逐渐式微。

秦朝时期的官僚体系叫“三公九卿制”皇帝下设太尉、宰相和御使大夫,太尉管军事,宰相管百官和地方行政,御使大夫是监察官。很明显的中国式三权分立,是当时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制度。之所以给人宰相是官最大的感觉,主要是影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宣传;第二是因为宰相是施政官员,也是后来科举制下文官们的最高理想,所以影响最大;第三是因为宰相是百官之首,所以和皇帝冲突最多,历史故事也最多,从而我们很容易形成所有官员之中,宰相最大的印象。

历史上宰相这个位置的称呼是不固定的,比如有相国、相邦、大司徒、丞相等等。在秦汉时期,宰相是管辖百官的第一人,统管九卿,也就是九个部门,包括: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后来,宰相的事务太多,秦始皇还设立左右丞相来协助宰相,丞相的丞字就是协助辅助宰相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或者副职,后俩宰相和丞相就变成同一个官职的不同称呼。

从九卿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个九卿的分工模式完全是按照皇帝的家事的种类来进行的,而不是像后来的六部,按国事的种类进行设立的。如卫尉,就是宫廷的守卫;郎中令就是负责管理皇帝的日常事务的,包括出行、安保、日常所有事物,相当于办公室主任秘书长之类职位;典客就是管理诸侯国、外交事务的;宗正是管理皇家宗族事务的。所以说,家天下就是这个意思,皇帝家里的事,就是天下的事,就是宰相要做好的事。一个负责管理皇家所有的事情,还要管理天下各地方事务的宰相,能没有权力吗?皇帝也不能随意换人,随意处罚呀。

秦朝体制是郡县制,所以,中央下来就是郡。郡设置郡尉,郡守,监御史,和中央一样三个职权分开设置。而郡这一层级的管理上司就是宰相。郡守负责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下一层级是县,设县尉、县令、县丞,一般县丞是县令的助理或副职之类的功能;县一级是没有御史督查的职务的。

县以下没有正规的官僚机构的,·具体行政事务由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有秩,这些其实都是地方势力,官方给予承认和管理而已。三老以下还设亭长、里长之类的辅助人员,严格来说并不是官僚系统的一员,因为他们是不可能升到县令这层级以上的。只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很多人才并不是通过官僚的系统渠道出现,而是通过军功等获得更大的职位,才打破了这种隔阂。

从王朝的权力体系来看,除了皇帝、官僚系统,其实国家还存在一个在各种史书上并不显现的权力,那就是后权,也即是皇后的权力。很多小说情节结构有帝族、后族的之说,可见皇后不只是皇帝的正妻这么简单。皇后有“一国之母,母仪天下”的说法,是国家女性的最尊贵的身份,最高权威。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皇后生日同样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的。而且,如果皇帝早逝,接班人太小,皇后在升级为皇太后后,是主理朝政的第一人,是直接代替皇帝办公的。如果平时没有权力作为铺垫,是不可能掌控朝廷的。

皇后背后的权力包括家族、太子的培养、皇宫内部的管理权等。历史上皇后相当于一个官职,设有三卿,掌管着自己卫队、礼仪、皇宫皇帝家事的各项事务。皇宫里面的宫女、太监都是有品级的、有高低秩序的。皇后就像皇帝和宰相一样,是设署开衙办公的,也就是有专门的办公地点,议事的大殿等。在家国一体的古代,掌握皇帝家事的人,不可能没有足够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只能有一个正妻,因为权力只能一个人掌握。这也影响到了民间和官僚的夫妻制度和观念。

秦国开始正式出现的官僚体系,在初期是比较简单明了的。三层结构,上下直线管理,可以有效的摆脱地方诸侯及贵族们势力和对行政事务的控制与干扰,让皇帝有了控制国家的能力。权力从此慢慢转向了官僚体系和皇帝手上。而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权力更大,甚至可以和皇帝直接抗衡。一直到西汉前期,皇帝与宰相的关系还是很平等的,一般见面是不用下跪的。皇帝接见宰相时还要起身迎接,以示尊重。双方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坐着谈话,而不是跪着或站着,这种情况是到宋朝之后才慢慢改变,宰相的权力才逐步失去的。失去权力,也等于失去的尊严,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未完,请看下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